梁佳彬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主体,对激发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了巨大的凝聚功能。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也正受到国内外多因素的冲击,大学生是建设新时代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主流意识形态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大学生群体的必要性,提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群体引导作用的基本策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推进了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大学生群体对判断当今复杂的社会思潮仍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调查问卷显示,有近七成被调查者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所了解,近三成不够了解,这表明主流意识形态的普及还需要再进一步完善。另外有52.73%的被调查者对高校意识形态的现状选择了“危险”、“不好说”,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不足半数,可见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刻不容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何发挥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为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提供思想基础,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群体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多樣化的社会思潮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群体的感召力。
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受到当今社会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例如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历史遗留的腐朽观念趁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交织存在,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所怀疑,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意识已经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改革创新的迫切要求。
(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产生了冲击。
互联网包罗万象,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充斥着多元的道德价值观念,在网页、社交软件、短视频应用中,包括色情、暴力、种族、宗教方面的不良信息泛滥,并且可以低成本、大范围的传播,对人们的心灵,尤其是青少年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滋生的个人自由主义倾向和全球化观念使公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淡泊,必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形成挑战。
(三)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正不断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也不免卷入到东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碰撞。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借助其资本实力、科技手段推行西方文化价值观,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强加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自身文化建设还未达到能与之抗衡的实力,在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占有量等方面都与之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那么我们将面临失去主动权的危险。
二、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群体引导作用的基本策略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需积极引导其接受积极的社会思潮,使青年群体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信仰者,以此来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政治和精神生活领域的主导地位。
(一)坚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实践指中总结出的行动指南,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价值目标层面、社会层面、个人行为层面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摒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青年学生往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还缺少准确的分析能力,高校为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高校应该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结合当今社会思潮的热点及时对其进行思想引领,帮助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不良社会思潮趁虚而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来推进。
(三)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同时重视加强青年文化自信教育。
在世界性文化交往愈发频繁的今天,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开放视野,有选择的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为建设中国优秀的文化与社会思想服务。同时还要重视青年一代的文化信仰建设,引领青年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国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家、社会和青年个人三个层面应该构建立体化的意识形态工作网络,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形象,唤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使之更牢固、更长久。(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此论文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发表。项目名称为:新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