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洁杭 王楷博 罗汇娴 范文迪 薄雨辰 张传彬(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天津 300300)
本文主要研究在地方政府危化品产生突发状况时,应急预案的合理程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 法对现实适用程度和预案合理程度两个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应急预案综合评价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安全预案综合评价体系
本部分的判断矩阵由专家打分法构造,分别咨询了疾控中心安全应急专家、所调研安监局专家和中国民航大学安全专业教授的建议,并请他们对安全预案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打分结果按40%、35%、25%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并得出最终打分表。
(2)次准则层:
表1 U1-M模糊矩阵
表2 U2-M模糊矩阵
(2)将权重向量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矩阵ω=(ω1,ω2,…,ωn)T,即ω=(0.254, 0.047, 0.148, 0.086, 0.466)T
(3)计算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5.2536
(6)按照此方式分别计算表1,表2 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表3。
表3 一致性检验结果汇总
(7)评价指标权重汇总,如表4 所示。
表4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由表4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危化品应急安全预案中最重要的前五个因素分别为规范性,完备性,动态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样,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视。
首先请专家对《某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进行打分:
动态性 可操作性 科学性 针对性86 90 88 92
现实适用程度:
完备性 系统性 有效性 合法性 规范性85 86 90 91 88
预案合理程度:
预案总分:86×0.141+90×0.066+88×0.030+92×0.014+8 5×0.191+86×0.035+90×0.111+91×0.065+88×0.350=87.944
由以上数据可得,该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体系总体良好,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地方政府危化品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未能全面平衡,各指标分数参差不齐,短板明显。
(2)地方政府危化品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完备性分数最低,缺乏对所有情况的全面、细致考虑,如应急流程、风险点位的处置方式、风险情况下具体到人的职责职能等。
(3)地方政府危化品应急预案专业性不足。权重较大的前三个指标(规范性、完备性、动态性)得分均不高,缺乏对重要指标的重视。
(4)地方政府危化品应急预案系统性欠缺。准则层中预案合理程度权重占比较大,但其下系统性得分不高,预案对应急事件成体系的、联动的处置还有待完善。
2.2.1 统筹兼顾,弥补短板
重视各指标在体系中的作用,特别关注权重较大指标,权重较小指标亦不能忽视。
2.2.2 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1)广泛调查。细致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确保体系缜密完备。
(2)重视情景构建及预案演练。通过情景构建,深入剖析风险;通过规范演练、例行总结,强化安全与应急意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修订预案,从而减少预案中的“概念性”内容。
(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识别风险,依据实际情况持续修正与完善应急处置程序,深化预案响应分级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响应与上级衔接机制,实现动态调整与管理。
2.2.3 强化专家评审制度
重视政府相关思想库、专家库的作用,采用多种渠道,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确保体系专业性。
2.2.4 加强区域联动
有效建立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和单位联动机制,做好应急预案的衔接,保证应急事件处置的体系性与联动性。
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的现状和问题出发,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地方政府危化品应急预案评价体系;再以某区级安监局为例,结合专家打分法,发现该区安监局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问题及缺陷,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包括统筹兼顾、弥补短板,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强化专家评审制度,加强区域联动等。
“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我国地方政府危化品应急预案体系的不断改进与完善,需要各方的持续关注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