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英
学者范开泰认为:口语交际能力包括汉语语言系统能力,汉语得体表达能力和汉语文化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口语交际能力并不只是指学生是否能合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还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等非文化方面的因素。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若只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则学生没有积淀下更多的语言文化,其口语能力很难得到切实的提升。在教学中要尝试将口语教学和阅读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挖掘文化背景,积累素材
在口语交际表达中,积累更多的交流素材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生活圈子也不够复杂,很难积累到丰富的交流经验,交流的主题也往往比较浅薄。针对这个问题,要尝试挖掘课本中的主题,寻找一些小学生感兴趣,同时也有一定文化深度的交流内容,如探讨喜欢的古诗词作品,说说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话题等。这样能充分挖掘口语交流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口语交流素材。
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时,若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同胞和周总理之间的情感,就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泼水节。“大家对泼水节有多少了解呢?尝试上网搜索一下,了解一下泼水节的诞生,为什么要泼水,泼水象征着什么。然后再思考一下《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吧。”这促使学生围绕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展开口语交际活动。有学生在交流中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认为:“泼水节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用干净的清水相互泼洒,表示将过去的不如意都洗掉。少数民族同胞和周总理相互之间泼水,表示了少数民族同胞对周总理的爱戴,也表示了周总理和少数民族同胞心连心。”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由于了解背景信息,所以讨论更到位,也能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围绕课文中的文化主题进行交流前,首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搜索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下和该主题有关的文化信息。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加以咀嚼、思考,尝试获得自己的感悟。最后再鼓励学生投入到自主交流中,学生的口语交流效果就会更好。
二、鼓励质疑释疑,逻辑表达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又或者会产生一些困惑。这其实是十分宝贵的生成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自主解决这些疑问。
在学习《青蛙卖泥塘》时,有学生提出了质疑:“青蛙最后没有将泥塘卖掉,这是不是说明青蛙半途而废了呢?”围绕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可组织学生展开口语交流活动,尝试自主解决这个疑问。“大家觉得青蛙是半途而废了吗?青蛙为什么放弃了卖泥塘呢?”学生认为:“不是放弃了,而是青蛙觉得自己住更好,所以不想卖了。”“可是,青蛙为何不想卖了呢?”“因为青蛙将泥塘改造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舒服的家园,所以不想卖掉了。”“青蛙为何会一再地改造泥塘呢?”学生认为:“因为青蛙肯听从他人的建议。而且青蛙很执着,不管别人提出怎样的建议,它觉得好的,它就照着去做。”学生讨论到这里有所感悟:“这么说的话,青蛙坚持不懈地改造泥塘,并不是半途而废。”学生一边讨论,一边解决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围绕所的课文提出质疑,此后要鼓励学生尝试交流解决这些问题。这不只是一个促使学生展开口语交际的机会,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往的好机会,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分析描写顺序,言之有序
在指导学生展开口语交际的时候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其表达也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学生在描述某事物的时候常常显得比较凌乱,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针对这个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怎样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并结合自己的表达进行思考,分析怎样才能合理调整,让自己的表达变得言之有序。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介绍了美丽的西沙群岛,而且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鲜明,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围绕其写作顺序进行讨论,说说怎样才能更合理地进行表达。“这篇文章整体是什么写作顺序?”学生认为:“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顺序,开头和结尾先写了西沙群岛的概况,中间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具体情况。”“那么,在分写的部分,作者又是怎样条理清晰地表达的呢?”学生认为:“作者先写了海上,从海面的状态写到海底的状态,然后又从海上来到了海滩上,最后写了岛上的其他地方。”“这样的写作顺序是否对你有什么启迪呢?我们现在尝试展开交流活动,围绕你感兴趣的景物进行描写,看看谁的表达更有逻辑性吧。”促使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在实践中提升表达的逻辑性。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但是模仿能力却较强,若能鼓励学生借鉴精彩的文本,看看其他作者怎样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学生就能加以模仿,让自己的表达也变得更有条理。此时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相互“找茬”的活动,看看对方的表述是否合理,若存在逻辑问题则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对方思考该怎样解决此问题。
四、学习情景交融,学会烘托
不少小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喜欢直来直去,不懂得怎样合理运用烘托的方法表达情感,也不懂得巧妙地利用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指导学生口语表达时,要鼓励學生围绕经典的课文进行分析,看看课文中怎样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如何烘托内心的情感,并在自己表述的时候加以借鉴。
在学生阅读《寒号鸟》一课的时候,鼓励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在文章中是否有关于景物的描写呢?你觉得这些地方是否能删除掉呢?作者为何添加这样的描写。”学生认识到:“作者描写了冬天的寒冷,这样就衬托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寒号鸟之死的惨烈。”“那么,你能在自己表达的时候也使用这样的烘托手法吗?你能否借助景物描写体现内心的情感呢?”学生尝试展开表达,如有学生提出:“我今天考试没有考好,听见周围的风声呜呜的,似乎也是在哭泣一样,仿佛在哀叹我的悲惨命运。”在交流互动中,学生发现适当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能让自己的表述变得绘声绘色,能更好地吸引倾听者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利用随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在阅读中,学生先对情景交融的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后在口语交际中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就能彻底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阅读课堂,找到其中和口语交际有关的契合点,组织学生展开多种交流活动,则能让学生不仅提升交流能力,更能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中心小学(22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