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焓旭
摘要:据研究表明,很多高校新生在开学都有过争做学生干部的现象,新生好奇心强,新鲜感浓厚,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当代高校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导致工作效率不断降低,这就要求高校要对刚迈进学生干部门槛的大学生加强服务意识,做好思想工作 ,提高高校学生干部对待工作积极性。本文在翻阅书籍和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人际关系理论,提出要加强“非正式组织”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的核心地位、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干部的归属感等来并建立长期有效、符合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环境的“延续积极性”管理机制来维持起学生干部的積极性。[1]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积极性缺失 人际关系理论 管理机制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学生干部是上层教育管理者与普通学生沟通的中枢桥梁,在广大师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学生干部的积极性缺失和刚开始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形成巨大反差,师生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导致学生干部工作效率低下,往往不乐意或不能正面处理一些问题。本文将探析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现象并从人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管理机制的运用以巩固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
一、人际关系理论概述
人际关系理论,也叫人群关系论。一般描述的是工作(生产)效率不仅会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影响,而且会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这表明,工作(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人的工作态度及其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人际关系理论的起源为艾尔顿·梅奥(Elton Mayo,1880-1949)在20世纪初所进行的霍桑实验,该实验目的是要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最终发现在实验过程中物理工作条件、奖励制度等条件的改变都不是工作(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大规模的访问后了解到工人们的想法。他们认为工作(生产)效率上升、积极性保持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工头的监督,工人可以自由的工作。在实验中管理者比较尊重他们自己,实验计划的制定、工作条件的变化事先都倾听过他们自己的意见。因而与小组管理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工人们也滋生出团结互助的感情。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小组的管理人员感到工人中似乎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而这个组织对工人的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力,这种能力甚至超过经济上的刺激。[2]
因此,梅奥最终得出工作(生产)效率取决于社会归属、社会欲望、工人士气、“非正式组织”和领导方法等的结论。从理论上给解决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问题并建立完善的“延续积极性”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的原因
(一)“非正式组织”存在不集中、存在感薄弱
在高校学生干部建设队伍中,普遍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平日里共同工作的学生干部在街头碰面有时连招呼也不打,仿佛路人一般,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每一个正式组织中都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从相互接受、了解逐步上升为友谊,进而形成小群体,其中成员由于三观一致、工作性质相近、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等产生了一些被大家所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性的群体渐渐转变为趋向固定的一个体系,而学生干部在进行应聘时,每一个部门的成员具有随机性,很难找到甚至没有和自己兴趣爱好一致的伙伴,因此容易出现多个“非正式组织”,当他们的目的或利益产生分歧就容易造成矛盾而不愿意去面对工作导致积极性缺失。[3]
(二)学生干部“归属感”欠缺
人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人是“社会人”的观点,认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工作集体并受这一集体影响的,高校学生干部不是单纯的追求物质上的获得,反而有时候他们自己之间、与老师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精神上的满足比这些更重要。高校学生干部常常为了写一份策划或完成老师所要求的任务加班加点,为了彩排大型活动忙的焦头烂额,而他们通常情况下物质层面都无法满足,精神归属感何谈?由此可得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自然难以长期保持。
(三)自身能力有限
新生在竞选学生干部时,刚开始总是怀着满腔热情的,也有自己的工作安排,但当他们真正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时,美好理想和糟糕现实形成强烈的心里落差,部分能力不足的学生干部显然力不从心,从而自身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最后要么上岗不干活,要么直接辞职,工作缺乏持续积极性。[4]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地位及学生干部归属感
1.根据学生干部的兴趣、故乡和所处的圈子等来划分部门,消除陌生感,形成一个集体,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自然领袖人物,相互之间就会建立良好的感情,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2.满足学生干部的社会欲望,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协作精神和工作积极性的精神状态,使其对待工作内容有正确的态度,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满足程度越高,工作效率就会越高。例如,定期开展聚餐活动,借以提高归属感的满足程度等。
(二)建立和完善新型的领导制度和培训制度
1.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能够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每个学生干部能与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建立邀请学生干部参加活动策划的制度,借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干部士气;实行上下意见交流,这就要求管理者交代任务必须详细并允许学生干部向管理者提意见,尊重学生干部的建议和意见;建立面谈机制,给职工以表达感情、不满和争论的机会,及时消除潜在的矛盾等,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并能长期保持。
2.建立培训制度有利于加强学生干部自身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在面对各种棘手困难的问题能够从容不迫,提高学生干部的自信心,强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水平,通过目标引导, 使学生干部建立合适的期望值, 建立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目标, 能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工作。[5]
四、结语
如今,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将面临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当代高校学生干部能够在大学四年时光中好好的锻炼自己,要求高校能够努力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应用型人才。当然,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问题只是一方面,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才能够探索出新高度,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朝着更远的地方走去。
参考文献:
[1]俞美香,王旭.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困境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9,(10):148-149.
[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50-52.
[3]金鹤,罗仕国.梅奥的管理哲学:科学的人本主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03):38-41+57.
[4]余芳.管理学视角下提高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探究[J].文教资料,2017,(18):167-168.
[5]邵明辉.构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长效工作机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3):41-42.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