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瑞
摘要: 运用手持技术开展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分别检测上海市地铁2号线各站点区域(车厢内部、站厅及车站出口外)空气中CO2浓度数据。以不同站点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地铁运行过程中车厢内部CO2浓度变化曲线地图,
选择三个人流密度较大的车站,绘出站厅与站外CO2浓度变化对比图,
以期为后续地铁环境空气质量优化提供一些参考数据。该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手持技术; 地铁交通; CO2浓度变化地图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3-0065-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课题背景
现今,地铁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重要通勤方式之一。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选择地铁出行。由于地铁车厢身处较为封闭的地下环境中,当人流拥挤或出行高峰时,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人常常会感到不适。的确,空气中较高的CO2浓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在地铁高峰时段感到难受不适的人群比例较高。
研究表明,大气中的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1]。与此同时,室内CO2对人体健康影响及行车安全顾虑更是不容忽视的主因之一,生活中CO2是人类每时每刻都在制造却经常被忽略的气体[2]。数据显示,人体暴露在浓度(体积分数)3%的CO2中几个小时后,人类的呼吸系统就会产生不适,会造成头晕或呼吸不畅;暴露在浓度7%的CO2中几分钟,就会造成意识丧失;而暴露在浓度15%的CO2中会立刻威胁到生命。CO2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排挤空气中的氧气,降低氧气浓度;同时提高血液中CO2的浓度,造成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3]。为了探究地铁高峰时段人们感到难受不适的原因,课题组选择上海市地鐵主干线2号线各站点CO2浓度为研究对象,利用手持技术开展实验研究,重点考察地铁车厢内外CO2浓度随外界条件变化的规律,并绘制出冬季早高峰(7~9点)地铁的CO2浓度变化曲线,希望能为城市地铁建设及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设备
威尼尔Vernier实验探索者LabQuest2传感器采集仪、CO2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2.2 实验方案
(1) 实验1: 早高峰各站点车厢内CO2浓度变化曲线绘制;
(2) 实验2: 地铁站厅与地铁站外环境中CO2浓度的对比。
2.3 实验过程
(1) 课题组成员选择2019年1月21日、22日、23日三个不同工作日的早高峰时段(7~9点),依次完成实验数据采集;
(2) 每次采集时,成员在上海地铁2号线的始发站淞虹路站车厢内部(每列地铁的中间一节车厢的4门之中心点)展开测试,待发车时开启传感器采集仪、CO2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实时记录每个站点的CO2峰值及湿度;
(3) 同时,课题组成员选择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南京东路三个地铁站,分别检测从地铁站厅(与地铁列车同层的最大厅之中心点)到地铁站外(出地铁站地面大门30米远人流较稀处)之间的空气中CO2浓度变化数据;
(4) 记录数据后,求出平均值,导入电脑绘制出图像并分析数据的特征值;
(5) 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1: 早高峰各站点车厢内CO2浓度变化曲线绘制
表1 早高峰各站点车厢内CO2浓度均值
2号线淞虹路北新泾威宁路娄山关路中山公园
CO2浓度1319ppm1624ppm1743ppm1567ppm1820ppm
相对湿度64.21%66.09%65.91%62.31%65.04%
2号线江苏路静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南京东路
CO2浓度1697ppm2134ppm2377ppm2439ppm2729ppm
相对湿度66.29%64.09%63.11%62.61%67.35%
2号线陆家嘴东昌路世纪大道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
CO2浓度2636ppm2135ppm1898ppm2160ppm2057ppm
相对湿度63.49%61.02%61.66%66.37%60.56%
2号线龙阳路张江高科金科路广兰路
CO2浓度1948ppm1923ppm1729ppm1669ppm
相对湿度65.61%63.02%62.42%63.22%
注: 各数据为3次数据(分别采集于2019年1月21、22、23日早高峰时间)的平均值。
图1 早高峰各站点车厢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地图(CO2浓度单位: ppm,取3次测试平均值)
CO2浓度及其变化曲线见表1及图1。
(1) 从淞虹路站至广兰路站,共计19个地铁站点。其中,南京东路站CO2浓度峰值最高为2729ppm,其次依次为陆家嘴站2636ppm、人民广场站2439ppm。而淞虹路站(始发站)为1319ppm,为CO2浓度峰值最低的站点。
(2) 不难看出,各站点车厢内部CO2浓度峰值变化,与日常出行乘客体感体验关系密切。因为,南京东路站、陆家嘴站及人民广场站是早高峰时间人流密度较大的车站,也是每日人们前往工作的重点通勤车站。同时,世纪大道站(1898ppm)、江苏路站(1697ppm)及广兰路站(1669ppm)等主要换乘车站,由于乘客到站后从车厢外出分流等原因,从而导致CO2浓度相对下降呈现明显拐点。
(3) 早高峰时段,由于南京西路到世纪公园的各站点CO2浓度峰值较高,因此,建议体质欠佳乘客在这段时间里错峰出行,以避免有可能产生的身体不适。
3.2 实验2: 地铁站厅与地铁站外环境中CO2浓度的对比研究
图2 南京东路站厅与站外CO2浓度变化对比图
图3 人民广场站厅与站外CO2浓度变化对比图
图4 南京西路站厅与站外CO2浓度变化对比图
CO2浓度变化对比图见图2~图4。
(1) 南京東路站厅内部CO2平均浓度为1180ppm,站外平均浓度为611ppm,站内外浓度比值约为1.93。
(2) 人民广场站厅内部CO2平均浓度为988ppm,站外平均浓度为650ppm,站内外浓度比值约为1.52。
(3) 南京西路站厅内部CO2平均浓度为980ppm,站外平均浓度为610ppm,站内外浓度比值约为1.61。
(4) 从三组数据分析发现,整体而言,站厅与站外CO2浓度比值在1.70左右波动。同时,虽然各站厅CO2平均浓度相比之前测量的车厢内部数值大幅降低,但一些特殊人群在站厅内仍有可能会感到不适。
4 结论
4.1 地铁站点CO2浓度偏高可能是导致乘客身体不适的重要因素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CO2浓度最大峰值出现在南京东路站车厢内为2729ppm。虽然此浓度不至于危及生命,但仍会引起身体不适。比如,一些特殊乘客会感到气闷、
头昏、心悸甚至眩晕的情况,诸如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乘客在站内出现晕倒的新闻报道,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4.2 早高峰时段地铁站点CO2浓度变化与重点通勤站点密切相关
由2号线CO2浓度变化曲线地图可知,在7~9点早高峰时段,静安寺站至龙阳路站CO2浓度均在2000ppm以上,建议特殊乘客在这段时间里错峰出行。与此同时,在江苏路、世纪大道站等重点换乘站CO2浓度也会随着乘客分流而出现相应的浓度下行拐点。
4.3 早高峰时段地铁车厢、站厅与站外CO2浓度变化差异较明显
从南京东路、人民广场、南京西路三个站点数据分析可知,地铁站厅CO2浓度是站外环境中的1.7倍左右。同时,以人民广场站为例,该站车厢内部CO2峰值浓度为2439ppm,站厅1058ppm,浓度差为1381ppm。
5 课题意义
本课题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真实情境问题的创设,引领学生拓展性实验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好奇心和创新热情,有益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如何将手持技术有效运用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求实精神和证据意识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课外教学新尝试与新思路。
本课题通过探究上海市地铁2号线各站点的CO2浓度变化,绘制出较为直观的CO2浓度变化曲线地图,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同时,考虑到课题组成员均为高中学生,为了简化实验难度,实验过程全部采用便携式手持技术仪器。本研究将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选择更加精良的实验数据采集设备,进一步补充与优化实验数据,为后续地铁空气质量优化研究及人们健康出行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Houghton J.T., Filho L.G.M., Callander B.A., et al. Climate Change 1995: 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 [J]. Weather, 1996, 51(11): 393.
[2]吴隽. 浅谈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与影响因素[J]. 科技展望, 2015, 25(30): 39.
[3]滕霖, 李玉星, 曾克然. 超临界CO2管道泄漏扩散危害及研究进展[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 38(S1):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