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圣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中心卫生院,山东 济南)
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院接受护理期间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的统称,其无处不在[1]。内科病房接收的一般都是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果内科病房护士没有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未能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加以识别,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就会对内科病房正常的护理工作造成影响,也会给内科病房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也是内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实际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如下的分析。
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时接收的44例内科病房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时接收的44例内科病房患者作为管理组。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26-65岁。管理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25-68岁。两组患者疾病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疾病上,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均是在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时接收的患者,他们在院期间接收的仅仅是内科病房常规护理。管理组患者在院期间,内科病房已经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内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实施对应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1)评估护理风险因素:基于护理经验积累和患者反映情况,对内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不管是患者因素、护士因素,还是环境因素等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埋下安全隐患。(2)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基于内科病房患者的情况和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制定,督促并要求护士对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内容加以熟悉和掌握,以及时按照计划内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3)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负责内科病房患者护理工作的护士参加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结合近期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的原因、带来的危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增加护士对此的正确认识,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使其明白该如何从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做起加强对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管理,时刻牢记护理风险管理的思想防线,认真做好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严格执行查房制度;在患者的周围做好安全措施,如设置护床栏,将不安全因素消除;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干燥,做好防滑措施;设置各种警示标识;对患者所用物品定期检查,保证物品完好,减少风险;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以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
观察并对比两组内科病房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情况。
表1 管理组和对照组在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上的比较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所示。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内科病房患者不免也会因受到不良护理风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意外事件,会因此增加护理纠纷的发生率[2]。因此,针对内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实施必要的护理风险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分析和归纳内科病房常见风险因素发现,这些因素会大大增加安全隐患的发生风险,如内科病房患者多为年老体弱者,一旦未给予其预期的治疗和护理,他们极有可能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再者,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存在差异性,有的患者遵医行为欠佳,如未能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等[3,4]。此外,部分护士未能对内科病房患者的护理加以高度的重视,未能意识到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病房患者的重要性,不能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实施护理操作、不能及时巡视病房、未能及时识别内科病房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等。
为了降低内科病房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本院基于内科病房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计划,注重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且要求并督导护士按照要求实施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如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严格执行查房制度,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设置各种警示标识,如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床头的病牌上将其所过敏的药物名称等标识清楚[5,6]。采用不同的标记方法将不同药品标识清楚,避免药物混淆情况的发生。对于容易发生坠床的老年患者,为其病床增加床栏。合理摆放患者床头的物品,不在患者旁边放置诸如暖瓶等危险物品,避免给患者造成烫伤等伤害。对各处地面进行打扫,确保地面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患者因地面积水出现摔倒情况等。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内科病房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大大降低[7]。
由上可见,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