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理论视域下“凡尔赛文学”的自我呈现

2020-04-01 19:56贾梦珂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4期

贾梦珂

摘 要 文章从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拟剧理论出发,对“凡尔赛文学”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自我呈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 拟剧理论;凡尔赛文学;自我呈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4-0118-03

1 “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文学”,也称“凡学”,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2020年11月,因情感作家“蒙淇淇77”的微博而爆火。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因此,深谙凡尔赛文学的人也被为“凡尔赛人”,简称“凡人”[ 1 ]。虽然“凡尔赛文学”在2020年11月才火遍全网,但这一说法早已在网络上流传许久。“凡学”创始人、网友@小奶球从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中找到了灵感,以“凡尔赛”作为“贵族”的代称,使用“凡尔赛”指代那些炫富者,并表示“就想用这个词嘲讽那些人,他们无疑就是想用一種朴实无华的语气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2]。

简单来说,“凡尔赛文学”就是在用看似朴实无华的文字去拐弯抹角的炫耀,是一种高级且隐蔽的秀优越感的表达方式。有网友将其总结为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

2 拟剧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认为社会中的人可以看作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利用各种道具(符号),预先设计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来进行表演,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拟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表演场域。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框架中,将人生比喻为一场表演,社会则是表演的舞台,社会中的每一次人际互动行为都是一场表演。与剧场的舞台设置相似,社会的表演舞台也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前台”和“后台”。表演者往往想要表现出他们目前所展现出的形象和特性是他们最本真的品性,是他们一贯具有的东西。因此,为了避免自身形象与想要给予他人的印象相抵触,表演者们只有在表演结束回到后台后才会显现出其真实面目。前台和后台的存在,将表演者的表演状态和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自我相隔开,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相隔开,使观众沉浸在表演中的世界,以维持表演者在前台所塑造的形象的稳定。

2)印象管理,是拟剧理论的核心部分,即指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行动主体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某些技巧塑造自己给人的印象。行动主体会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动作等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印象。戈夫曼认为:“不管个体怀有何种目的,不管个体怀有这种目的的意图何在,个体的兴趣总是在于控制他人的行为,尤其是他们应对他的方式。”[3]

3)自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个体表演者,在每一个特定的场景,根据自身所扮演角色的要求,进行角色呈现。在表演的前台和后台,表演和非表演两种不同状态下的自我呈现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会拥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为了塑造良好的印象,通过印象管理,制造“情景定义”构建符合社会期待,具有良好个人形象的“社会化自我”;另一个,则是个体在私人空间、在表演的后台,在脱离前台观众的目光、社会角色及社会准则、规范后,所展现的非表演状态下的自我,即“个性化自我”。

3 “凡人”的表演区域

戈夫曼前台活动划分为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舞台设置不仅包括舞台设施、装饰品、布局、舞台布景和道具的背景项目,还包括它也包含表演者在表演时所使用的场景设置中所蕴含的符号意义的集合。个人前台则指表达性装备中能使观众与表演者产生内在认同的部分。个人前台的组成部分可以其表达的信息所具有的功能划分为“个人外表”和“行为举止”。“个人外表”能够告诉观众表演者的社会身份;“行为举止”则可以让观众预知表演者在即将到来的情境中想要扮演的互动角色[3]。

3.1 “凡人”的前台表演

“凡人”们需要呈现的是他们经过改造和优化后的形象与体验,以引导粉丝对其产生羡慕或崇拜的心理。在社交媒体平台之上,“凡人”们的表演舞台依旧需要相关的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的表露为其进行辅助和加持。极尽优美和细腻的文字、优渥的家庭条件、美满幸福的婚姻、精致优雅的生活、独立自强的个人本色……这些内容及以文字传达出来的信息共同装饰了“凡人”的舞台。@蒙淇淇77在其“凡学作品”中自称住在大别墅,开着特斯拉,最常打卡的地方是北京东三环一处高端购物中心(SKP),有一位非常爱她且帅气的总裁老公,收入过千万……种种内容为@蒙淇淇77搭建出其 “日常生活”中的奢华的物质生活场景。此外,其发布内容中也不乏对个人前台内容的描述。其“凡学作品”透露自己在二十三四岁凭借自己的努力达到千万收入,手握超级大IP,实现从“穷人”向“有钱人”的转变;成功是凭借自己的才华,自己是新时代独立女性;努力学习红酒知识……凡此种种,有关个人性格、品性、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关描内容构建出一个独立自主有才华、富有、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的女性形象。

3.2 前台表演中的“前后连贯性”

在此过程中,相关场景设置及个人前台展示信息所蕴含的符号意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别墅、豪车、高档商场——富有;爱她且帅气的总裁老公——富有、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手握超级大IP,收入千万——独立自主、有才华;学习红酒知识——有上进心、性格坚毅……可以看出,外表与举止之间,甚至舞台设置、外表与举止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在表演中,通过舞台设置、个人外表和行为举止,在互动角色表达的暗示性的信息中表现出来。这被称为前台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前后连贯性”。这种前后连惯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各个部分的信息彼此佐证,从而增强表演的可信度,降低表演失败的风险。一场成功的表演必须把真实的生命和生活联系起来,要使观众相信表演的真实性[4]。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她通过反复强调突出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构建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4 “凡人”的印象管理

行动主体通过自我表达来影响情景定义,从而给他人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印象。这种印象的形成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行为个体主动给予的容易控制的表达,包括生活中的各种符号及其代替物,主要是为了传达依附在这些符号上的为群体所认同的信息;二是行为个体不经意流露或者未加控制的流露。“印象管理”是对“未加控制”的这部分流露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控制,即为他者制造“情境定义”[ 5 ]。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自我展示舞台,社交媒体平台的可控性与隐匿性则给予行动主体对自我表演的控制权。通过发布的内容,表演者实现对观众信息传递。

4.1 “凡人”的戏剧化表演

如果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要在其表演中传遞出想要传递给他人的内容,个体就需要在其活动中注入一些代表性的元素、内容或形式,从而使这些内容能够戏剧性地突出自己想要传递的部分。戏剧化对于表演和展现内容非常有必要。某些行动是展现某些身份特征的必要手段,对这些行动的戏剧化表演能够突出所表演的角色的特征,并且使所扮演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根据创始人小奶球的总结,凡学有经典三要素:文字需明贬实褒;自问自答;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借助他人之口称赞自己。因此,戏剧化对于凡尔赛文学而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了戏剧化处理,便无法突出要点。优秀的凡尔赛文学,应该有起伏顿挫、先抑后扬,它的精髓在于谦虚的“平凡”,以及背后隐藏的“虽然……但是……”逻辑[6]。如,“我天天都糟蹋成这样了,头发也不洗就出去拼事业,还有人说我长的好看,近视吧~”这些句子通过制造冲突,戏剧性地凸显想要表达的特征。

4.2 “凡人”的理想化表演

表演呈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景观。表演者倾向于让自己的表演迎合社会所承认的价值,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和认同。因此,表演者最终给观众留下的是某种理想化的印象,是表演者筛选后留下来的迎合大众的内容。大多数社会中都存在着对高阶层的理想化。“穷人”对“富人”的理想化和追逐,“弱者”对“强者”的理想化和追逐。人们总是会本能地追求更好的东西:更睿智的头脑、更幸福的生活、更高的社会地位……“凡学”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了解“高阶层群体”生活的途径。

表演者在前台的表演还可能对表演者自身也具有理想化的特点。表演者给观众留下了“社会精英”、“上流人士”的印象,但可能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初中生,“社会精英”“上流人士”等形象只是表演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理想化。双方互动时,往往只展现精心筛选后的内容。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的“凡学作品”是表演者精心设计之后才被发出并流传的,我们无法判断他们在发出前构思了多久、修改了多少次,才最终发布。但是也正是这种对“不理想”内容的修改和完善,才最终呈现出了表演者想要的理想状态。

4.3 “凡人”的神秘化表演

表演者在自我呈现时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才会有更多的观众[7]。“凡学”中虽然是从生活场景出发,展现出很多日常生活,把“后台前移”,把后台的场景展现给观众,是一种对前台表演的“去神秘化”。但是,必须要注意到,与直播、视频等内容形式不同,“凡学”内容发出时,已经是字斟句酌,精心编辑的成果。其需要表演者创作的特点和可编辑性使得“凡尔赛文学”成为一种独特的“去神秘化”的“神秘化表演”。通过看似“去神秘化”文字表演日常生活,满足观众窥探欲、增加观众沉浸感,同时完成“神秘化表演”。

这种表演的神秘化也是表演者维持形象稳定的重要一环。通过与观众“保持距离”进一步保证表演者前后台信息的隔离,降低信息冲突给观众心中的印象带来冲击的可能性。表演者的现实形象与前台表演的形象之间或许存在巨大的矛盾,这两个形象的之间的矛盾无法呈现给观众,否则将有可能给表演者塑造的前台形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4.4 “凡人”的自我建构

个体在表演场域内,在“个性化自我”和“社会化自我”的长期动态互动转化之中,个体逐渐建构出内在平衡状态下的自我[8]。也有学者认为:这些角色代表着我们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换言之,这些角色就是我们更加真实的自我,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自我[2]。每一次表演期间和表演结束后回到后台,便是一次“社会化自我”和“个性化自我”的动态转化。两个“自我”并非一成不变的,每一次自我剖析、自我理解,甚至自我怀疑,都是一场对自我的修正和建构,一次达到更近一步的内在平衡。许多“凡人”们完成表演,与观众日常互动,逐渐感受到作为“凡人”被追捧的感觉,形成角色认同感,提升自我满足感,因此产生角色认知的转变,认为自己本就是如前台表演的那般。有网友认为@蒙淇淇77“她不是故意夸耀,已经心理上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了”。

5 结语

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解决了“社交需求”之后,受众的“尊重需求”便开始凸显。“凡尔赛文学”便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也有网友认为与其沉溺于精心铺就的幻象中,不如脚踏实地抓住身边真正的生活。豆瓣的“凡尔赛学研习小组”介绍中这样写道:“如果能让凡po(‘凡人)们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中的问题,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好生活的实质上,而不是刻意营造一种虚伪的、代理的自我感觉良好以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社交散发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热点频频乍现,但在大量的网络信息面前,又如潮汐一般迅速退去,被新的热词,新的网络热潮所替代。然而“热词”本身所指代的社会现象和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却不应就此被掩埋,更值得我们细细思考。“凡尔赛文学”作为一个网络热词,目前在网友的二次解构下,已经成为一个对“自我炫耀行为”的调侃。但“凡尔赛文学”爆火所反映的网络环境的变化、社交媒体平台的呈现方式的变化却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天[EB/OL].(2020-12-04)[2020-12-05].https://baijiahao.baidu.com/ s?id=1685127684099829918&wfr=spider&for=pc.

[2]南方周末.凡尔赛文学:关于身份和财富的想象[EB/OL].(2020-07-30)[2020-11-20].http://www.infzm.com/ content/188831.

[3]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申宏雁.真实的人物塑造是表演艺术的生命[J].艺术评鉴,2018(14):172-173.

[5]郭蒙蒙.拟剧理论视域下抖音角色表演的理想形象分析[J].东南传播,2019(11):115-116.

[6]中国青年报.火遍全网的凡尔赛文学,让你自卑了吗?[EB/OL].(2020-11-12)[2020-11-20].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83136818553163769&wfr= spider&for=pc.

[7]陈翔宇.拟剧理论下视频博主的自我呈现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20.

[8]卢云龙子,张世勇.自我呈现与身份重构:拟剧理论视角下的视频主播角色解读[J].东南传播,2019(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