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高飞
对音乐本体的分析离不开对作曲家作曲风格和生平事迹的了解。故此,在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特点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该曲的作曲家——栾凯先生。栾凯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199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2002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硕士学位。其创作领域非常广泛,有艺术歌曲、电视剧主题曲、舞台歌舞剧、诗剧、交响音诗等。其创作特点深情细腻,旋律优美动人,既不失传统音乐的韵味又有时尚流行的特色,其音乐宽广大气,和声变化丰富多彩,是当今中国不可多得的优秀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我的深情为你守候》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歌曲《奋进新时代》、歌剧《沂蒙山》等。是新时代下主流音乐文化的引领者与开拓者。
关于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创作历程:该剧的创作前后经历2年之久,2016年底接到创作任务,2017年团队6次深入沂蒙地区采风,2018年9月,历时8个月之后,全剧的音乐创作基本完成,之后是三个月的磨合、试唱、打磨、修改、练……最终于2018年12月19号在济南省会大剧院与观众首次见面。整部歌剧从动议到最终呈现,最终花了两年时间。
这首咏叹调是女主人公海棠在第五场当中的唱段,该场为“海棠失子”即海棠为救夏荷的女儿,让自己的儿子“小石头”以“逃跑”的方式引开敌人,最后遇难牺牲,海棠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命丧敌手,唱出来这首撕心裂肺的咏叹调《苍天把眼睁一睁》。该曲在创作特点上,作曲家采用我国传统戏曲当中的板式变化体,在节奏,速度,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上,都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结构上分为五个段落,并在每个段落都注明了演唱的情绪,节奏和速度也变化丰富,由此可见作曲家对这首咏叹调调的精心雕琢和匠心独运。下面分别对每个段落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段落是该曲的第1小节到第17小节,作曲家注明了“呼天喊地地”演唱情绪,这一部分,在板式上为散板,散板的结构对演唱者即是机会又是挑战,所谓机会,是作曲家将一部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转交给了演唱者,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唱情绪的状态进行相对自由的演唱,但是同时也是对演唱者的挑战,因为这非常考验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和表演的情绪和与乐队指挥的配合,如开头第一句当中的“苍天啊”在乐队八度震音c徵的烘托下,以八度大跳爆发出“啊”之后,乐队中声部以紧凑的连续的六连音和低声部连续的下行的三连音奏出紧张的音乐动机。乐队的这个动机出现了两次,都是补充演唱者的长音符,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之后“可怜我孩子这一苦命”的“命”字,采用的是戏曲当中紧拉慢唱的板式结构,人声旋律声部长音拖腔,伴奏声部由震音转为速度为180的快板,织体上中声部采用调音演奏分解和弦,低声部以柱式和弦演奏Csus4和弦,使得该句无论从板式结构还是和生色彩都非常具有戏曲风格。第二句“一声枪响如霹雳,刹那时间地裂天崩”注意音符上方的重音符号和跳音记号,人声旋律为连续两个紧凑的下行动机,伴奏声部为两个柱式和弦动机和低声部两个下行的动机,休止符的巧妙运用,使得音乐给人心神不定,悲伤跌撞的感觉,尤其是乐句开头的前半拍休止,像戏曲当中的“闪板”有种哭泣当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状态。第10小节到第17小节两句“听得我纠肠穿心”在音乐形态上依然采用戏曲当中紧打慢唱的板式,第一句落在g商,第二句落在c徵上。一句上扬一句回落体现了欲抑先扬的创作手法。整体而言,这一部分音乐在和声上巧妙的采用了民族调式当中的sus4和弦,如do fa snl do和减七和弦升fa la do降mi使得音乐既有丰富民族调式色彩,也符合剧情的紧张、悲伤、惨烈的气氛和场景。丰富的板式变化以及速度变化,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公海棠内心的悲痛,接近于疯狂的丧子之痛。
第二段落,是该曲的第18小节到30小节。作曲家注明了“心急如焚地”演唱提示,电在闪雷在鸣火在烧血在涌,我苦难咽,我心绞痛,这一部分的节拍变为了6/8拍,旋律声部为一个主题动机的连续下行的,伴奏声部为柱式和弦,和声在d羽和g商上交替变化进行,之后“我很自己无能”拍子进一步变化为5/8拍,然后在句尾长音“能”字上有变为4/4拍,织体又变成紧拉慢唱的形式,伴奏也由柱式和弦变为了右手十六分音符的颤音和小音阶跑动,左手的柱式和弦以八分音符演奏。在乐队紧张的激烈的伴奏下,“小山子,小山子”连续两次的念白,表达出母亲对痛失儿子的无奈与不甘,最后一句“我恨自己我恨无能”在音乐形态上是将上句做拉宽处理,在伴奏肢体是依然是紧拉慢唱,以左手的八分的琶音和音阶下行和右手的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为主,表现出紧张、紧急的情节场景,以及主人公焦灼伤心的情绪情感。整体而言,这一段落由节拍变化所带来的板式变化更为丰富,有6/8拍5/8拍还有紧打慢唱的4/4,和声上巧妙地运用了属七和弦如la升do mi sol和so还原si re fa等,不仅增加了紧张的情节氛围而且增强了调式的功能进行,使得音乐发展更有内在张力。
第三段落为第31小节到43小节,作曲家注明了“内心挣扎地”演唱提示,“可我只能这样,才能引开豺狼,”两句人声旋律与乐队伴奏形成传统戏曲当中的“帮腔”或者“补音”的音乐形式,即由人声演唱一句之后再由乐队进行旋律补充,两句以下行的主题动机,变化发展,模仿进行,乐句开头都巧妙地使用了休止符,依然是借鉴传统戏曲当中的“闪板”,表现了主人公的交集伤感,“要不你俩都活不成,活不成,”前句依然沿用上句的主题动机,第二个“活不成”将速度和节拍拉宽处理的手法,最后在“成”字的长音上速度变为108的快板,并且乐队伴奏又是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和低声部下行音阶以八分音符的进行。之后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左手右手都是情,”与前句的一月创作手法一致,都是采用帮腔补音的手法“留哪个舍哪个……留谁舍谁都心疼”速度渐渐拉宽,并且音区递进升高,最终在最后一个音上回归调式主音c徵。然后乐队部分又进入紧打慢唱的快板,并逐渐过渡到下段。
第四段落为第44小节到55小节,作曲家注明了“依依不舍地”演唱提示。这是全曲最抒情的一个片段,人声旋律抒情优美,伴奏织体以十六分音符的琶音为主,富有流动性,充满深情,“孩子啊,请原谅娘亲……你那里知道,”以母亲的口吻对孩子深情诉说,感人至深,之后“你离去的这样匆匆”伴奏织体以和弦和主旋律的形式,增加了厚重感,伴奏与人声齐奏同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最后在长音“匆”字上落在F宫上结束该段。整体而言该段旋律没有抒情,板式变化和速度变化相对于前几个段落,较为稳定,调式为有之前的c徵调式转为F宫调式。行腔的旋法以民族调式音阶和八度大跳为特色。最后在乐队的密集的一串三十二分音符的上行音阶和低声部的持续的下行低音,将音乐推向下一个段落。
第五段落為再现段落,从第56小节到72小节,作曲家注明了“百感交集地”演唱提示,其中第56小节到第64小节是第一段落的再现,之后第二次的“长命百岁梦一场,血染青山春又生”旋律持续上行并在句尾拉宽渐强,伴奏以双向进行的八度扩展将全曲推向最后的高潮结束在F宫调式上。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结语:这是一个慷慨悲壮的故事,这是一部感人至深音乐巨著,整部歌剧无论从艺术性、叙事性,还是思想性,在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当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学习的经典作品。纵观全曲,作曲家采用了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元素,如戏曲中的“板式变化”,民族特色的“和声进行”,以及丰富变化的“节奏速度”,都使得这首作品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向和民族气质。该曲在创作特点上,作曲家采用我国传统戏曲当中的板式变化体,在节奏、速度、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上,都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学习和演唱实践,通过对《沂蒙山》主创人员和创作背景的简介以及对主要唱段《苍天把眼睁一睁》的音乐特点分析和演唱技法分析,以及主人公海棠的性格特征分析来阐述自己在演奏与学习当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当然歌剧在当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剧目出现在舞台上,希望通过笔者对这首作品音乐本体的分析,声乐演唱技巧的分析,以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为喜欢和研究民族歌剧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