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保护中历史街区的改造

2020-04-01 15:13姚瑶
炎黄地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遗产文化遗产居民

姚瑶

各个历史街区的规模大小不一,但从整体来讲,历史街区的区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商铺街道为主,而另一类是以居民社区为主的历史街区等。登记在册的历史街区各不相同,也有共性,且在休闲空间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历史建筑格局限制了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尺度,城市休闲空间特色趋同,居民私人空间和休闲公共空间冲突。因此,要围绕历史建筑遗产营造城市休闲空间文化氛围,如明确历史建筑遗产在营造城市休闲空间文化氛围中的价值,实现历史建筑遗产的现代化更新,且围绕历史建筑遗产主题,重建社区特色文化、整合城市休闲空间、拓展城市休闲空间。为高效改造历史街区,需分析建筑遗产保护中历史街区的共同特征。

首先,富有历史底蕴,历史建筑遗产点缀其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有些历史建筑遗产成为旅游观光景点,如小营巷的毛主席观察小营巷纪念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和钱学森故居;有些历史建筑遗产成为提升经营场所价值的重要来源,如湖边村民居保护区的湖边村酒店,原为民居,后改造为五星级酒店。

其次,历史街区的公共休闲空间格局比较相似,如杭州历史街区多是主道上有商铺,围绕主道形成发散性居民社区,比如留下历史街区等。杭州地处江南,很多历史街区本身都是沿河而建,如小河直街沿小河、西兴老街沿官河,五柳巷沿东河、留下老街沿西溪河等,构成了独特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城市休闲空间格局。

再次,居住在历史街区的居民大多为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老年居民,除本地居民外,还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原因在于,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前,这些老旧历史街区的生活环境相比新房要差很多,留下来的人群往往是没有能力搬离的居民。更新改造后,老年居民因为恋旧,回迁比例也更高。历史街区有无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取决于该街区的旅游商业化程度。商业化程度较低的街区,由于租金较低,吸引较多外来务工人员。

如何在建筑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中更好地传达建筑遗产的价值,传承遗产的文化意义,这涉及到另一个话题,也就是建筑遗产的展示与阐释,也正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传播我们可以借助出版物、讲座、虚拟与实体模型、多媒体影像资料,以及相应的主题教育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使文化遗产在被保护的前提下对公众开展文化遗产现状及环境的公示和展现,这被称为文化遗产的展示。此两种方式在理论上都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传播及传承。

如何做到让普通大众更好接受和理解文化遗产及其價值是最重要的问题,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应该借鉴运用普通人易于接受、富有时代特征的全新方式走入大众视野,好比人皆有之的电子设备,能使人们更便捷地了解文化遗产,具备短平快特点的自媒体提供给文化遗产一艘快艇,虚拟现实技术更是为珍贵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性传播展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引领大众一起了解认知文化遗产背后的价值,进而做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民化,避免文化遗产从源头上被破坏,才是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的最终意义所在。

此外,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规划局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在改造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街区过程中,作为规划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有效决策,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其次,要根据总体任务的进程与要求,将其分解为实际工作中的小目标,以提升任务实现效率;

再次,选择技术优良的传统建筑修缮的技术团队,并根据当地特色与实际情况,构建出本地人及外地人满意的街区;

最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需要融合多种因素,要做到全方位的思量,规范化、合理化规划工作,在融合与妥协之中追求最大的效益。

除上述内容外,还需要活化文化遗产,要做到产业融合,在保护历史街区过程中介入企业因素,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最大限度上探索更多保护利用途径。在改造历史街区过程中应全方面探索其活化利用方法,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街区的有限改善,为历史街区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建筑遗产是与古人的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遗产类型之一,且建筑本身具有的空间感和进入性能够使现在人更方便理解建筑遗产的价值。目前我国建筑遗产的展示正处于从单一的建筑本体展示向多元化、互动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点上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猜你喜欢
遗产文化遗产居民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石器时代的居民
Task 3
遗产怎么分
石器时代的居民
Tough Nut to Crack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