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 莉
说实话,2020年的开篇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眼瞅着祭完灶王爷就要过年,突然有个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冒了出来,一下子扰乱了中国人过年的节奏,让春节成为“春劫”。
回家,团聚,过年。从老祖宗那里,中国人一代代传承着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但突然这个规矩被打破了,不能回家了,不能走亲访友了,每天睁开眼,看到的只有随着疫情变动的人数,还有无休止的、令人敏感的37.3摄氏度。
于是,年,成了一个静寂的年。没有鞭炮锣鼓震天响,没有走亲访友拜大年,没有人山人海逛庙会……贴上春联,迎来福字,除夕夜晚,简单几个小菜,家人团聚在一起,看看春晚,拉拉家常,聊聊预防新冠肺炎的那些事儿。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中东局势升级、乌航坠机的新闻,年迈的母亲也总会补充一句:“看,国外天天折腾的,还是咱们共产党好!”正如作家冯骥才先生所说,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倒计时、数着数字进行新年狂欢,而是静静地“守岁”,守着只有在这一段时间才能看见来去匆匆的生命时间的珍贵。零点的钟声敲响了,除了手机微信偶尔几声振动外,在静寂中我们迎来新的一年。
武汉,也成了一座静寂的城。没有了送春联民俗拜年,没有了剪纸手绘捏面人,空荡荡的街头上,只有萧索和沉默。长江大桥上冷冷清清,黄鹤楼的笛声消失了,曾经行云流水、热气腾腾的武汉病了,只剩下医院还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夜静得像一潭水,似乎所有的生灵都已经睡了,但作为疫情的发源地,武汉却需要一场深刻的反刍式思考。
从“封城”到人口流动管理,从医疗设备到生活必需品供给,从舆论监督到风险防控,需要时间去回味和反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城凉了,心却暖了。网络上《武汉伢》唱响了,84岁的钟南山老人亲赴武汉现场指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起来了,全国各地救援人员、救援物资,纷纷驰援武汉。越来越多的“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白衣战士递上了请战申请,药品、口罩、捐款、食物,中华大家庭里兄弟姊妹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武汉加油”的祈祷声一浪高过一浪,最远的距离成了最近的距离,全国人民以爱的名义相拥。
人们,则成了一座座静寂的岛。不走亲戚不串门,不搞聚会不扎堆,大家一个个戴上口罩,托着重重的躯体,蜗居在自己的岛上做起了“岛主”。只是“岛主”做得久了,总是孤寂无比,向往自由。海明威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于是,在静寂中,感官愈加敏锐,一些触角便伸了出来,趋向它们的母体。
儿女终于有时间听母亲絮絮叨叨的回忆了。作家们也在茶余饭后拿起手中的笔为武汉一次次摇旗呐喊。党员干部、志愿者,逆风飞翔,更是冲在了抗疫第一线。民间潜藏的画家重现了,手工艺人诞生了,甚至连小小书法家都立于潮头。人们拂去书柜上的尘,静静地翻开一本书,勇敢地与自己为伴,与心灵对话。“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作为人生的旅客,我们终于停下来,可以想一想初心和梦想的问题,而且似乎很快就会有答案。
有人说,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冬季的黑夜尽管漫长,但依然挡不住黎明的曙光。2020的新年就像一部黑白片,从片头到片尾,一直与新冠肺炎疫情较量着;或是一幅派兵布防图,分秒必争,以城池和人口拉锯着;或是一次反围剿突袭,村村设防,户户动员,人人参与,危险与希望相持着。
余光中曾言:人既自认为万物之灵,又好登高望远,就应该真正地高瞻远瞩,负起宇宙的责任,善待万物,不能像败家子那样挥霍祖产,留一片荒芜与灾害给后人。而我认为越自律越自由,欲望越低越自由。所以,当死亡来临,生命有了限度,世间万物的价值就会浮现。蝙蝠也好,果子狸也好,蛇也罢,尊重并敬畏大自然,与它们和谐共处,才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第一法则。
抬头远眺,东方欲晓,牛鬼蛇神狰狞依然,龙潭虎穴变幻莫测。但,有一丝光亮还是透出来,花白头发,身披战袍,满目深情,以壮士断腕之心,无惧魑魅魍魉,誓将疫情阻断,还人间朗朗乾坤朗朗月,幽幽天地幽幽风。于是,严冬下,春潮开始涌动,静寂中,我心头的迎春花盛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