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琴
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二者相辅相成。课标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求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刘勰也认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教师倾注真情,呼唤学生产生情感应和,在师生、生生的感情共鸣中,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在感悟的基础上我手写我心,进行个性化写作,凸现自我。
巧用质疑,读中求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质疑表现了一种求知欲望,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疑是一种探索,孕育着创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阅读的过程应是个性化的过程,它融入了阅读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情感体验等多方因素,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閱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悟出道理。
在课题中质疑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辨能力,甚至对习作的审题也大有帮助。
就课文词语、内容质疑 质疑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提问。如对阅读中不理解的词语,尤其是与词语本义不符的词语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对文中描述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之处的词语进行质疑;针对中心句、过渡句、反复出现的词句等重要句子都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内容,习得文章的写法。
在想象中质疑 许多课文中都留有空白,有较大的发挥想象的空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思乐学,既理解了文意,又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以情激情,领悟课文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要教师感动。”教学中,教师要先熟读课文,能够美读,即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力求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情激情,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求得感情的共鸣。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用发自内心的话语去表达,用自己的眼神、表情、语调、手势等去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以期和主人公的情感达到共鸣。
此外,由于学生智力水平、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情感产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还可以通过部分学生阅读中已产生的情感去感染、带动其他学生,产生情感的应和。
重视阅读笔记,摘录中融真情
读和写是紧密相关的,在阅读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抄最感动的句子、认为最重要的句子、写得最美的句子等。这些句子可以是景物描写、相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也可以是抒情的语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名言警句等。起初,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哪些是好句子、好段落,然后,让学生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很快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情感认同去选择判断,进行摘录。这也是对所读文章的一种消化吸收,经过长期的积累可以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说写当中,在行文时,有所借鉴。
以读促写,抒发真情
阅读教学是学习写作的好途径,学生可以在质疑、思考、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学会写文。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提供了许多仿写、想象补充写作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如在辅导学生进行写实作文、想象补充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因为经过细致的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比较有特色,既朴实又吸引人。还要讲究真情流露,要以自己的思想为基础,借助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切忌人云亦云。再如,在指导学生仿写时,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例文写法,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得细腻,写得自然,写得真挚,写出属于的感受,收获我手写我心的快乐。
总之,阅读和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叶老认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师要巧用课文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提高学生思考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借助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习得作文的方法。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乐学、好思,在阅读中积累吸纳,在仔细观察中关注生活,书写自己真实的心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