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莲
师幼对话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有效的师幼对话对构建互动学习的共同体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要学会反思、寻找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找到适宜幼儿的对话策略,使幼儿获得发展。
师幼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主体地位缺失 在师幼对话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反馈中都应具有主动权。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班教师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幼儿则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教师轻视情感交流 由于需要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常规建立,教师在师幼对话中更注重维护纪律,而轻视了情感交流。在师幼的对话过程中,对话主题多是幼儿园的各种预定事项,教师扮演的角色多是指导者和教育者,幼儿大多是扮演被指导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
重视“重点人”而忽视“被忽略人”?根据性格将幼儿划分为“重点人”和“被忽略人”,前者比较外向,能大胆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后者则比较内向,有需要或想法时不敢大胆表达。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往往会给予活泼好动的幼儿更多的关于,与他们的对话更多;而对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关注较少,沟通交流较少。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对话策略
调整教师角色定位,发挥幼儿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将自己定位于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保护者,从而将幼儿置于被教育、被保护、被管理的地位,形成了不对称的师幼对话关系。其实,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师幼对话中,教师是良好对话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如果教师能够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那么也会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与需要,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發展。
案例一:“自然角的小主人”——创设班级环境
2019年3月20日11∶25午饭后的过渡环节
前期背景:本学期,班级重点打造了自然角环境,请每名幼儿认领一盆种植或欣赏类的植物,搜集了一些照顾植物的小技巧,并将每种植物每周需要浇多少水、喜欢阳光的程度以小卡片的形式呈现在花盆上,帮助幼儿判断自己照顾的植物是否需要浇水。
事例经过:这天的午饭后,某幼儿走到自然角欣赏区,用手摸了摸自己认领的小多肉,然后走到我的身边说:“老师,我的小多肉该浇水了。”我问道:“你是怎么发现的?”孩子告诉我说:“刚刚摸了摸土,已经有些硬了,上次给它浇水还是上个星期呢。”我因为孩子的细致观察和有规律照顾植物的方法点了点头。幼儿便拿起小喷壶为自己的植物浇了水,并细致地绕过了多肉把水浇到了土壤里。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营造了自由交往的氛围,幼儿在自然角中真正体会到了做小主人的责任,也能够与教师主动交流和对话,开启对话内容。
关注幼儿情绪,注重情感沟通交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以抚慰情绪为主题的师幼对话对于建立师幼关系尤为重要。所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是进行师幼对话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与情感细腻的幼儿建立师幼关系,情感交流就更加重要。
案例二:“我们的小小天地”——关注情感交流
2019年4月18日8:00早来园环节
四月是家长参加早练月,由于家长要进园与幼儿参加早练后再离园,班中个别幼儿的分离焦虑情况再次出现。石榴是其中分离焦虑较严重的一名幼儿。起初几天,我并没有顾及到幼儿的情绪,就让幼儿去按正常程序活动。但在吃饭时,由于情绪一直没有调整好,石榴出现了呕吐现象。后经过观察与反思,我发现石榴的情感很细腻,于是我与其协商在父母离园后让她先坐在备餐桌旁调整一下情绪再用餐,并在早饭后在图书区给她讲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图书区成为了我们的小小天地,石榴也慢慢从分离焦虑中走了出来。
关注被忽略幼儿,调动对话有效策略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活泼好多,有的幼儿沉默寡言,有的幼儿胆小不善表达。面对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相处,调动幼儿的对话情绪。
案例三:“叮铃铃,来电话了”——调动对话情绪
2019年6月6日10:45餐前过渡环节
事例经过:菲菲是比较腼腆的女孩,曾经因更换了新老师,觉得不适应而不愿意来幼儿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其实特别愿意跟大人玩,于是我在餐前过渡环节利用班中电话玩具与菲菲玩打电话的游戏,与她在电话中交流谈心。
家园合力共促幼儿发展
一个幼儿的生活习惯、性格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的影响。所以,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利用晚离园面对面沟通、微信沟通、家长会后沟通等方式,对班中个别幼儿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针对实际情况向家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在家园配合下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新城东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