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张静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基本功大赛通用教学技能的内容之一,包含设计意图和学时教案2个部分内容,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在比赛准备阶段,教研员应通过多种指导和训练途径,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及教研能力,自如应对比赛。
一、熟读《课标》、钻研教材、增强理论知识储备
本次基本功大赛的教学设计环节要求参赛教师根据抽签课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完成,因此,参赛教师在赛前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形成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为参赛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1.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课改理念。《课标》是由教育部制定的纲要性文件,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多方面进行阐述,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应指导参赛教师认真阅读《课标》,掌握课程改革精神和方向,注重掌握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四大基本理念、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明确各水平段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及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内容的目标,了解实施课堂教学的建议。
2.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工具。赛前指导参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体育健康理论知识内容结构。如,七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生活方式与健康”“每天坚持一小时锻炼”“合理膳食 促进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勇敢面对挫折与困难”;八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科学发展体能”“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紧急处理”“学会与他人交往”;九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善于休息,增进健康”“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其中既有健康概念的基本认知、增进健康和发展体能的方法介绍,还有疾病预防和运动损伤的处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方面的相关知识,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出发,涵盖了不同范围和层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体育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
二、明确内容、规范要求、完善教学设计意图
课时教案的设计意图大致包含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流程等内容,赛前指导参赛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和《课标》,掌握课程改革方向,确立本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八年级《科学发展体能》一课为例,结合上述内容确定教学指导思想为: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课标》要求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通过落实科学发展体能教学,培养学生科学锻炼习惯,掌握体能锻炼计划设计方法。同时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學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生活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康运动的观念,养成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质。
其他各项目内容需要按照各项目的要求认真梳理、撰写,如,教材分析要写清教材的出处、在理论教学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或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等;学情分析要说明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班级学习氛围等;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教学环节设计从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方法中合理选择,将其应用于教学。
三、分析内容、明确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是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对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调控、测评等功能。教学重点是教材或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是在教学中必须理解或掌握的最主要的知识,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而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对于学习者而言难以掌握、理解的主要知识点,是学习者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赛前组织参赛教师和指导教师一起研读各年级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课次及本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以制订八年级《科学发展体能》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1.分析内容。本年级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科学发展体能”“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紧急处理”“学会与他人交往”,教师根据本学年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数安排(8学时),将3项内容的课时分别设置为2课时、3课时、3课时,确定《科学发展体能》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与体育锻炼、什么是体能,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为怎样评价体能、发展体能的方法。
2.确定目标。以《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为依据,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课时分配,确立各课时目标。确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在了解身体形态发育及机能发育特点的基础上,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育及机能的影响;了解体能含义及各要素内容,掌握各要素基本概念;认真学习,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锻炼乐趣。确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测试与评价方法;初步学会发展体能的方法;通过学习,能为自己及家人制订一份发展体能的锻炼计划。
3.确立重难点。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是“了解身体形态及机能发育特点”,教学难点为“掌握各种体能要素及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为“掌握评价体能、发展体能的方法”,教学难点为“根据自身发育情况制订科学锻炼、发展体能的计划”。
四、设定问题、层层递进、确定教学基本环节
赛前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应指导教师确定教学过程以“问题教学”为导向,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制订《科学发展体能》第一课时教学环节为例,首先,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通过“看一看”活动,引导学生观看“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视频,然后提出问题“请你从体育的角度谈一谈有什么感受?”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以强有力的思维引导,变被动为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判断和交流,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导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