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芊荟
【佳作示例二】
旅行是什么?
白纸黑字的释义是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
其实,旅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感受世界,带动人的灵魂和心灵,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
暑假的故宫是尤为热闹的,人山人海的喧闹在盛夏里迎面扑过来,压得人几乎不能呼吸。阳光映在宫殿的琉璃瓦上,再毫无保留地射进人的眼睛里,刺得眼睛生疼。
大殿早被栏杆围起来,栏杆外头再围上一圈人,二者皆让人没法儿再往前一步。快门的声音此起彼伏,闪光灯接连不断地亮起来,映得里头的文物一片苍白。
导游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在一众人等的吵闹声与快门声中尤其响亮:“××旅游社的游客们,拍完照就可以走了,不要耽误后面的行程,来——往里走,前面保和殿还可以拍啊——”不带一丝温度的话音刚落,一群本来拥在殿门口的游客背着肩上的单反,攥好手里的手机,一下子散开去了。几十架闪光灯撤开了,里头的文物仍然寂寞。
拍完照就可以走了。
曾坐在那大殿中央的,曾立于大殿角落的,曾八抬大轿风光入殿的,曾含冤负屈死于殿上的,他们定然是想不到的,殿内所有的百官跪拜,殿外的一切人去楼空,两朝的换代,几百年的历史,现在仅是旅游时的拍照陪衬。
什么时候,我们旅行仅仅是拍照打卡了呢?
什么时候,我们旅行仅仅是发朋友圈了呢?
从前没有手机,游玩的人在景点小摊上请个照相师来,拍一张打印好的、不怎么清晰的照片,再回去小心翼翼地夹好,整理成册,存到边角翘起发黄,照片上的人笑得依旧很灿烂。
现在出去游览,拍照打卡仿佛成了头等大事,三步一拍,五步一照,不拍照好似没法证明你来过。旅游一回,照片倒是多了几百张,至于去了哪儿,干了什么,那儿有什么,历史是什么,却是一点儿不清楚。
宫墙里的墙头马上,西湖畔的断桥残雪,姑苏城里的评弹说唱,都抵不过一张照片、一条朋友圈。
可是,旅行本该是听别地的故事,看他乡的习俗,是心灵的释放,是为了追寻某种在社会里已经遗失的东西,为了让人从原来的窠穴中跳脱而出。
旅行本该带着心启程,而不是只带着手机,或是在朋友圈中晒照或炫耀的心理。
旅行,应该带着心去行走。
【评点】
此文不谈风花雪月,亦不谈来时路径去时归途,甚至不谈“既见美景,云胡不喜”,而是融入深思,带着疑惑,度过了一次充满思考的旅行。作者将文章取名为“心旅”,十分新颖,看似是观光旅行,实则是自己带着心来旅行、来体会、来感悟。
开篇抛出问题,再引出别人的观点,最后否定,这种先破后立的写法非常獨特,令人眼前一亮。先抑后扬,先叙以“三步一拍,五步一照”的旅行现状,最后呼吁旅行“应该带着心去行走”,针砭时弊,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严肃又不显凝重,清冷又不失趣韵。作者以新奇的角度、独到的见解、贴切的主题,造就了这篇出色的游记,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