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祎
摘要:2018年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将正式实行,而其中预期损失模型是难度较高的工作,将其更加平稳而又有效的取代现有的模式是金融改革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对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更为有效的策略使得预期损失模型在商业保理公司中更好的执行,使得这一模型操作性提升,加强商业保理公司的监管体系建设,并完善其数据分享系统,以促进行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商业保理公司;影响;建议
一、预期损失模型及商业保理公司概述
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其中较为受人关注的内容便是预期损失模型的引进,之所以应用预期损失模型,首先是使得预期信用损失能够在出现减值迹象之前进行确认,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悬崖效应,其次在实际利率计算中将信用风险损失计算之内,这样更加有效的对金融工具风险报酬的实质进行反映,同时预期信用损失随着时间发展要持续进行调整,使得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化能够更加明确的体现出来,最后也使得财务信息判断更加准确,减少了误差发生的概率。但是在当时这一意见稿存在应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预期损失的估算准确性不高,而且在进行实际利率计算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同时预期损失模型在这种开放式投资组合中应用时面临着很多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为了更好的实现征求意见稿的应用,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减值》进行了补充,使得金融资产区实现了区分,使得会计处理中好账的损失可以实现摊销,同时减值的处理更加简单,但是对于好坏账的区分依据不足,而且在预期损失计算时依然十分复杂,而且采用金融资产的区分会导致减值损失计提不足。2013年,在2011年《金融工具:减值》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布了《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征求意见稿,实现了金融工具组合的明确划分,根据信用质量的高低来确定信用的变化信息,但是依旧没有解决历史遗留的概念模糊、计算程序繁琐、判断准确性低等问题。而2018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正式执行,其中最为关键、最具挑战性的内容依旧是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
商业保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与中小企业进行合作的,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商业保理公司在我国业务的开展,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使得融资更为便利,而且大量应收账款的处理也更加有效。但是在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便利的同时,在其发展中能够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法律法规的限制于保护不足,国内信用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得商业保理公司对客户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信息来源较为单一且准确性不足。而随着预期损失模型在会计计算中的应用,对商业保理公司的业务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更好的保证业务开展,维持企业良好稳定运营是商业保理公司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二、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保理公司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对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
会计损失模型在我国商业保理企业中的顺利实施需要在很多相关工作中进行配合,企业需要进行开发信用风险评级的健全,金融工具整个生命周期中预期损失模型计算的前提便是风险评级与损失估计。而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发展历史信息进行完善的收集与分析,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监督。因此,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构建、验证以及监控环节都需要依赖会计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解决金融工具组合层面的各种现实困难,实现金融工具的准确预期损失估计。
(二)风险管理形势更为严峻
会计预期损失模型在商业保理企业中的顺利实施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因此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使得预期损失模型能够从风险管理系统中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用于自身模型的建立。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我国当前很多的商业保理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做得不是十分到位,需要对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提升,包括风险识别能力以及经济环境的判断能力等,以使得风险管理系统的架构更加明确,程序、控制措施更加完善,对经济金融机构能够进行准确分析,只有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才能够保证预期损失模型计算中的减值计算更加准确。
(三)基础数据要求性更高
要想在商业保理公司中建立更为准确的预期损失模型,不仅需要对现有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保证历史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但是我国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时间较短,短时间内难以累积起支撑预期损失模型计算的数据量,因此对于我国企业发展而言,对于基础数据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性,使得金融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用于数据管理,而且数据的收集与存储过程中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尽量健全数据发挥的功能。其次,需要尽量处理由于部门不同导致数据口径不同的问题,增强数据处理和数据匹配之间的契合度,这样数据的控制就会更强,相应的简化数据的抽取与处理。再次,在商业保理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数据文档的管理与保护,使得在后续数据核对和确认时无需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最后,數据管理的不统一也使得数据的使用效率降低,无论是数据的完整性还是数据在预期损失模型计算中发挥的作用都会受到限制。
三、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商业保理公司中实施的建议
(一)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协调性
预期损失模型需要与风险管理工作相互配合,并协调进行,为了实现预期损失模型的顺利开展,需要分离预期损失和合同现金流量,计算实际利率时可以适当简化流程,忽略信用损失,以计算所得的实际利率来确定利息收入,之后在进行预期损失数据的分配,调整合同利息收入,最终得到预期损失模型下实际利率。其次,在进行预期损失选择时需要充分借鉴风险管理系统,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组合确定方式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致性、会计资产减值确定中的金融资产组合与内部风险管理实务的一致性、会计预期损失模型中参数估计与信用风险模型中参数的一致性。
(二)与金融监管工作的一致性
从整体上而言,预期损失的计算能够为市场监管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因此二者之间需要实现协调,以更好的依据信用风险特征进行金融资产的组合,并且对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概率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这样的预期损失模型也是更具应用价值的。
(三)完善数据分享平台的建设
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计算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可以说预期损失计算的结果是与数据质量息息相關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预期损失模型计算更加准确,更好的为商业保理公司服务,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管理以及数据监控等工作,尤其对于公司而言,更是需要对数据库的整体管理加以重视,使得数据能够完整保存并进行准确的整合应用,建立完善的数据分享平台供预期损失模型所用。
四、结语
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不仅与大型企业的支持与帮助有关,中小型企业也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商业保理公司的快速发展缓解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活动的开展,使得中小型企业能够得到相对优越的资源,保障自身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商业保理公司的交易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无论是管理还是运营效率都需要改进,而随着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对于商业保理公司的日常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风险监控、金融监管、数据共享平台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使得预期损失模型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序,曾婷. 预期损失模型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相关问题研究[J]. 会计之友,2015 (24):8-13.
[2]赵银芬.预期损失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实施考虑[J].财会月刊(会计版),2014 (11):24-27.
[3]刘星,杜勇.预期损失模型分析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 (4):83-86.
[4]姚明德.时间比例法在预期损失模型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2 (5):18-19.
[5]王荭,刘昱沛.基于违约概率测度的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应用研究[J].武汉金融,2018 (8):65-68.
[6]王娜.预期损失模型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6 (14):14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