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工作组织形式,事业单位中的所有会计工作都将集中到会计部门进行核算,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单位会计行为,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开性,能够避免舞弊情况的出现,同时能够及时将完整的财务信息提交给政府部门,便于政策决策,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因此本文以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重要性、突出问题及如何更好地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思考,从而更好地在事业单位中发挥其功效,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重要性;措施
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利于其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并且能够约束会计人员行为,从而充分发挥其核算财务活动职能、监督职务职能及管理财务职能,将腐败现象遏制在萌芽阶段,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一、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一)顺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发展要求,符合单位发展需求
在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刚性约束不断增多,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模式,是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集中核算在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的前提下,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从内外部审计来看,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对各单位严格依法办事、规范经济行为效果显著,符合单位发展需求。
(二)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得到有效控制
一是切实加强了资金的集中管理、协同管理、效益管理、时机管理、安全管理,对资金管理使用、分配使用更加合理高效。二是实现了从预算下达、执行到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管,核算中心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先进行预算审批,后执行经济业务审批,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职能作用。三是通过集中核算,分权限、分级、分业务对口的综合审核,既保证了独立核算单位的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不变、资金隶属关系不变,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仍归单位支配使用,同时也达到集中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支出的目的。
(三)财务监督职能明显增强,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
一是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能够使会计管理权有效集中起来,财会人员高度独立能增强财务监督职能,从传统模式转由核算中心负责会计核算,財会人员不再附属于事业单位,更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维护财务纪律,净化财会行业。二是会计集中核算打破地域因素,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处理具体业务,在风险防控方面能更加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严肃执行财务审批纪律,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规定要求,有效避免审批流程人为干预、所审批款项直接到达对方单位,使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了作用。
(四)经济业务更加透明、公开,知情范围更加扩大,财务资料上报更加及时准确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单位按照审批权限审批经济业务,杜绝了财务审批“一支笔”的弊端,公务办理更加透明,知情范围更加广泛。资金支付监管,杜绝了经办人或本单位人员代替收款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在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实施目标业绩和奖惩挂钩的形式,并且严格指出会计工作者的职责和权限,这样有利于从根源上杜绝会计工作者做假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准确反映会计工作。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着会计工作的开展情况,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帮助决策作用更好地实现,财务报表等财务资料统一由核算中心出具,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为单位及时全面了解财务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经济预测和做出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五)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使用,会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财会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财会岗位职责并且建立新财务监督约束机制,这些措施的实施会激励会计工作者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监督工作,有效行使其权利,从而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进而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
二、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人员从原单位独立出来,会计人员财务职能有较大转变,工作重点从核算转向财务管理,岗位设置调整。随着会计人员集中办公,不能全程参与核算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履行监督和核算职能依赖电子单据,只能审核票据的合规性及附件的完整性,造成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脱节。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实物、资产、合同等经济事项的管理分散在单位,核算中心会计对于这类业务参与管理、充当参谋的意愿不高,造成会计管理职能难以深入。加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与预算单位领导、报账员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会计核算中心与报账单位间的责任产生了模糊,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弱化。
(二)预算下达不足带来审核较难把控,在某些方面造成核算体系矛盾。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后,预算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重审批轻预算管理的现象。预算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缺少科学论证,在项目资金使用中,没有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重使用轻管理,审批支付矛盾突出,造成预算执行中超支或无预算支出现象仍然存在。
三、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开展及完善建议
(一)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要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定员定额标准,主动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预算编制精细化。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提前编制预算的方式,延长编制预算时间。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财政支出预算,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方案开展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建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切实履行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
(二)建立健全完善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
财政部门需要对资产、资金的范畴进行明确的划分,使会计入账口径得到整合。要实现账实的统一,必须从根源上完善制度,贯彻执行责任人制度。此外,坚持广义清查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动态掌握资产、资金的变化状况,依规公开,接受内外部监督。
(三)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职能
转变会计核算职能,需要为单位、政府财政及《会计法》负责,向单位传递正确的信息。会计核算中心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转变监督形式,将之前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在事前进行监管,同时准确了解掌握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对于单位给予的适当意见进行接纳,防止对核算业务进行判断时出现偏差。另外,还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及时更新监督理念,并且建立完善的监督运行机制,避免腐败事件的发生。
(四)开通远程报账系统
现阶段,我国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开通远程保障系统会节约核算审核、修改的时间,提高人员的预算、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事业单位要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为出发点,采用集合远程账务系统,便于事业单位更好地了解掌握财务信息,进而推动两方更好地进行信息沟通交流。
(五)强化财务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均为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各部门财务职能,需要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第一,提高报账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对其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处理能力;第二,事业单位负责人需要定期对报账会计的会计台账登记情况和会计中心核对情况开展检查,并严格监督管理报账会计;第三,报账会计要拥有审查会计事项合法性的权利,并且也要履行其职责,将单位经济业务、票据的真实状况及时反映给单位,使其拥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关的责任,权利与责任并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有利于提高监督水平,更好开展工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完善措施,如强化预算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和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职能等等,这样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能夠准确把握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流向,使单位会计行为更加规范有序,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崔虎.会计集中核算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7 (8):163.
[2]谢大荣.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9 (24):51-53.
[3]张家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督与管理分析[J].商讯,2019 (0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