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钢
大余县通过17项举措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解决当前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工作。
“四项举措”化解致贫返贫风险。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全过程,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筑牢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防线。对因疫情影响出现返贫和新发生的贫困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及时帮扶,严防疫情影响稳定脱贫。落实免费救治政策,对涉及疫情的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及时落实免费救治措施,最大限度防范因疫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对因疫情影响收入明显减少、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及时办理低保。及时将因疫情感染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落实防贫保政策,对因疫情导致的返贫、致贫对象,一并纳入防贫保保险补助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助上限。同时,探索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冠肺炎专属保险,对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住院或身故的给予保险赔偿。
“四项举措”科学有效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帮助扶贫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解决扶贫企业开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扶贫经营主体,给予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用工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渡过难关。帮助贫困户抓好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每个村确定1-2项主导产业,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引导贫困户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生产。通过农资送货上门、产业发展指导员指导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措施,帮助贫困户抓好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用好信息化平台,加强扶贫产业疫情影响、种养技术、市场行情、产销对接等信息发布,合理安排种养产业发展计划,增加周期短、见效快的种植养殖业生产,确保生产稳定、效益不减。加大扶贫产业保险支持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开通咨询、理赔绿色通道,降低疫情导致扶贫产业风险和贫困群众损失。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引导当地复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电商服务站以及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订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减缓滞销压力,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对应受条件限制滞销等造成损失的,应全面调查核实,并给予适当补助。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力度,对贫困人口返乡创业的贫困户,继续给予“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对因疫情影响导致无法按期还款的,经核实后落实延期还款、续贷(展期)以及不纳入征信等政策。
“三项举措”倾斜帮扶贫困群众实现返岗稳岗就业。开发用好公益性岗位,开发防疫消杀、社区巡查、卡点值守等疫情防控临时性公益特岗,农村交通、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开复工项目以及一时难以开复工的场地看守等岗位,优先安排因疫情暫时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发挥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作用,鼓励现有的扶贫车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程序报备后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因地制宜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解决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做好贫困人口返岗复工服务工作,密切关注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摸底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向、培训需求和企业复工、用工需求信息,加强劳务服务,协调解决交通出行等问题,帮助其有序返岗就业。引导县内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企业开复工信息,开展互联网招聘及远程面试、“送岗下乡、下村”等活动,拓宽贫困人口就业门路。运用有线电视网络、网络播放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贫困人口远程网上培训,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就业技能和创业知识。
“三项举措”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疫情防治体系。加强基层疾病诊治、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队伍建设。调配加强乡村疫情防控力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乡村医生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果筑牢坚实基础。加大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微信、广播等形式组织开展乡村疫情防控科普教育,宣传普及传染病疫情、疾病与公共卫生安全、控油限盐等健康知识,构建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群防群控格局。整治人居环境卫生。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治理农村集贸市场环境,改善农村院落、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家庭环境卫生。动员贫困户自己行动起来,开展一次房前屋后大扫除,搞好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切实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源头防控。
“三项举措”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认真组织网上在线学习。对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阶段学生家庭收看条件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不具备收看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逐一制定解决办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线学习。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及时将因疫情、家庭突发意外新增贫困学生纳入补助范围,动态更新信息台账,有序推进各项政策精准落实。抓好“控辍保学”。落实“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全力做好劝返复学工作,确保没有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因疫失学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