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云,蓝毓营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因长期低头、劳累或受外力压力影响等因素导致颈部受损称为颈椎病[1]。颈椎病在骨外科为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2]。颈椎病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颈椎病治疗方法包含手术疗法、运动疗法及中医疗法等多种疗法[3]。颈椎病较为严重患者可进行手术疗法,因手术疗法风险及费用等因素,患者多数选择保守治疗。壮医浅刺针法是壮族自治区中历经千年之久的诊治疗法,具有丰富实践性,主要运用穴位对患者进行诊治。本文主要以颈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对其采用壮医浅刺针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颈部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29.45±6.78)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0.55±5.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患者;此实验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无严重疾病。
排除未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患者;试验未在患者及家属知情下,并且未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自身患有其他严重疾病。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检查患者颈椎后,实行牵引方法给予治疗。患者治疗中体位为坐位,若治疗时间较长也可采取仰卧位,治疗中,患者头部前屈左右,为标准治疗姿势,牵引重量因患者病症轻重程度而定,参考范围为2 kg~6 kg,由轻转重,未在医生指导下不得自行增加牵引重量,每次牵引时间为1 h,每日可进行2次~4次,以84 h~102 h为1疗程。
选穴:风池穴、颈4~7夹脊穴、大椎穴、天柱穴、后溪穴、肩井穴。针刺方法:患者俯坐位,常规消毒,取0.3 mm×40 mm 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快速浅刺进针,得气后,行补泻手法,浅刺多捻1 min左右,行浅刺滞针手法加强针感。余穴操作如上。留针时间为30 min,患者皮肤出现潮红为度。
颈痛程度评比标准:运用评分量表(North-wick Park,NPQ)进行评比,其中包含症状持续疼痛、对睡眠影响、工作及家务影响及颈部疼痛程度等相关因素,以最终得分为最后评定标准。疼痛严重程度与分数直接相关,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治疗周期以2周为标准,评定时间为治疗后1个月。
颈椎活动度:运用评分量表(Range of the motion in the neck,ROM)进行评比。分数1分~10分,分数越高,其症状越严重。1分~2分为行动自如,日常生活不受其影响;3分~4分为行动受限,日常生活受到影响;5分~6分为身体僵硬,活动大部分受限;7分及以上为严重患者,活动能力及日常影响均大于以上患者。治疗周期为2周,评定时间为治疗后1个月。
颈部症状积分:主要因素包含僵硬、压痛、颈部疼痛、活动受限、颈项部异常感觉5个维度,各因素以评分为主,评分越高其症状越重,分数为0分~3分。治疗前2周,治疗后2周及疗程后1个月为观察时间及评定时间。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痛综合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颈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同组患者随访1个月与治疗2周后进行对比,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评分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患者对比,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时,试验组颈痛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痛综合程度比较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颈椎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随访1个月与治疗2周后比较,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评分为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治疗2周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颈椎评分对比对照组颈椎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评分比较分)
颈部颈椎病患者较为常见,主要引发原因为工作性质及不良生活习惯。颈椎病发病时会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患者会感到肢体麻痹,甚至导致瘫痪。颈椎病属于慢性病症,其主要诱发原因分为外因及内因两大因素。外因主要因职业性质需长期低头;日常不良习惯,如长期以躺姿看书及手机等,或长时间保持坐位姿势;因牙周炎、咽喉炎、中耳炎等相关慢性感染所导致软组织感染因素;患者患风寒病症,因湿气及风寒因素导致肌肉及血管收缩甚至痉挛,也可导致颈椎病;患者因意外导致在外力作用下颈椎受损。颈椎病内因主要包含先天性颈椎相关软组织不健全,例如先天性小椎管。因年龄影响,神经根管狭小者年龄越高,颈椎中央椎管退变越严重,并且,据相关统计,年龄在55岁以上患者更易引发颈椎病。此外,其他病症引发颈椎病也具有一定比例,如关节功能紊乱、椎间盘狭窄、后关节及关节囊松弛及髓核突出导致关节半脱位、错位、黄韧带肥厚等,促使椎间孔变小、椎管容量狭小、横突孔扭曲使其交感神经受压迫。颈椎病颈椎部位神经较多,神经被压迫轻者出现呕吐现象,重者四肢等部位丧失知觉,对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给患者家属带来一定经济负担。本文主要运用壮医浅刺针法对本病进行治疗,并且与常规牵引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牵引组患者在颈部痛感及治疗后颈部恢复值均要低于浅刺患者组。观察组患者病情更具稳定性,生活质量对比对照组患者更高。
综上所述,壮医浅刺针法在颈部颈椎病中具有一定疗效,并且在临床中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