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红,阴瑞兰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450000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心肌疾病,发病症状主要为气短、水肿、乏力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发于中年人,但是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扩张型心肌病病程长,复发率较高,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且常伴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处栓塞、阿-斯综合征等疾病,不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且增加治疗困难度[2]。目前,临床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以药物和手术为主,但多为对症治疗,无法达到根治目的,且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积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尤为关键。传统的护理模式较为被动,且缺乏一定的主观性及针对性,导致临床护理总体质量不甚理想,而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医学理念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护理模式,通过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循证,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全面的护理方案,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进程[3-4]。本研究通过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2.37±9.24)岁;病程3~70个月,平均病程(27.12±15.07)个月;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17例,Ⅳ级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4.71±9.93)岁;病程2~74个月,平均病程(29.34±15.87)个月;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17例,Ⅳ级13例。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有用药指导、心内科基础护理、健康卫生教育宣讲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护师3名,护士4名。(2)确定问题。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评估,针对患者病情提出问题,如心律失常、水肿、负面情绪等。(3)循证依据。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患者病情与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方案。(4)实施步骤:①健康卫生宣讲。告知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原因、治疗手段、护理方法等相关疾病知识,保证患者明确循证护理的重要性及如何正确护理。②服药指导。告知患者服药时间、剂量、不良反应,密切监测患者服药前后血压、脉搏、咳嗽等生命体征,出现特殊情况及时记录反馈,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药物用量。③运动指导。指导心功能不大于Ⅱ级患者可以进行在室外慢走;心功能为Ⅲ级患者可进行半坐、半卧、室内慢走等锻炼;心功能为Ⅳ级患者应在床上及时调整体位,进行被动训练。④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心理辅导计划,及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⑤饮食指导。多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降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食用维生素丰富、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其中针对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严格控制其钠和水摄入量。
负面情绪: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分,两个量表分别有20个项目,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5]从社会功能、生命活力等8个维度评估,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观察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 分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SDS SAS tP护理前47.37±5.51 48.26±5.59 0.802 0.425护理后41.09±3.37 36.91±4.46 5.288 0.000护理前52.32±5.40 51.41±3.27 1.019 0.311护理后48.17±6.13 36.11±5.04 10.746 0.000
护理前,观察组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病程长且不易发现的心脏类疾病,特征为左右心室或单侧心室扩大,且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常见的病症有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6]。患者发病时会反复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易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病情加重,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因此,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量表评分情况()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量表评分情况() 分
项目社会功能t P生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50)48.03±11.07 61.97±14.87 44.63±9.74 68.67±13.24 37.15±14.83 52.45±14.99 45.61±14.86 67.41±15.21 75.67±6.71 79.81±6.93 41.56±11.84 63.37±15.09 35.86±10.03 45.59±12.03 39.48±14.11 51.64±14.83观察组(n=50)47.23±10.82 76.41±15.37 44.56±9.61 76.82±13.92 36.47±13.52 61.42±15.83 44.55±16.01 75.71±16.40 75.23±6.34 84.83±7.03 42.79±11.14 78.26±14.78 35.84±9.41 51.05±12.31 40.31±13.25 61.59±15.26 0.365 4.775 0.036 3.000 0.240 2.909 0.343 2.624 0.337 3.596 0.535 4.985 0.010 2.243 0.303 3.306 0.716 0.000 0.971 0.003 0.811 0.005 0.732 0.010 0.737 0.001 0.594 0.000 0.992 0.027 0.762 0.001
循证护理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整体护理,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7]。传统护理方法采用统一固定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每个患者的需求,不利于加快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循证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循证护理注重每个患者不同的需求,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服药、运动、饮食指导等,全方位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8]。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有效排解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