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关系

2020-03-30 16:50刘智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性肺炎呼吸机菌群

刘智红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胸腔、气管、肺部以及支气管等,在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呼吸道的免疫反应相对比较独立,为黏膜免疫反应范畴,而肠道是我们人体中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而且肠道里面存在各种各样的菌群种类,和我们的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那么,你们知道肠道菌群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吗?如果不知道,相信通过阅读完下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一、肠道菌群的分类

肠道是我们机体中的一个最大免疫器官,不仅能够促进我们机体的消化吸收,还还是各种免疫功能的重要防御屏障。肠道里面具有复杂多样的菌群生态系统,据相关统计资料指出,菌群种类已经超过一千种以上,舒适人体细胞数量的十倍以上。而这些菌群种类中,约有百分之九十九属于厌氧菌。肠道场所较多,而且每个肠道场所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也导致不同肠道场所里面的菌群数量以及菌群种类也不同,目前肠道微生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生理性细菌:生理性细菌是和人体关系是互利共生的,也是肠道里面主要的优势菌群,主要为类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等,肠道屏障、调节免疫以及营养肠道等是其主要作用。

(2)条件致病菌:这类细菌也是主要寄居于肠道的菌群种类之一,主要包括肠球菌以及肠杆菌等等,具有潜在致病性,一旦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或者是滥用抗生素的话,即可导致其进行大量繁殖,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3)病原菌:病原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长时间定植于肠道的,大部分都属于过路菌,同时数量也相对比较少,但是如果一旦数量超过正常参考范围,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导致诱发各种疾病。

二、肠道菌群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关系

(1)呼吸道變应性疾病属于一种炎症免疫调节异常疾病,常见的有哮喘疾病以及变应性鼻炎疾病。导致发生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母乳喂养、抗生素的应用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曾经有研究指出,体质过敏的患儿,其肠道菌群中的需氧菌比例会相对较高,而厌氧菌的比例则相对会较低。说明肠道菌群失调,很有可能会导致患儿体质过敏。通常情况下,Th1/Th2 细胞会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之下,而两细胞亚群具有相互制约彼此表型分化的作用,肠道菌群能够调控肠道上皮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的免疫答应诱导细胞分化,同时分泌抗炎因子,进而能够对Th2型炎性反应效应进行抑制,从而有利于维持Th1/Th2 细胞平衡,以达到抑制变应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的目的。

三、肠道菌群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细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一般占病原体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在所有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大概占比百分之六十左右。革兰阴性杆菌的主要定植场就是胃肠道。对于早产儿或者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新生儿来说,他们的免疫功能都相对较弱,同时也还没有建立好正常肠道菌群,此外,其消化功能消化功能也还没有发育健全,加上在早期治疗中,可能会使用各种抗生素,因此容易导致其胃肠道里面的肠道菌群发生一定的失衡,进而增加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患儿可能需要留置胃管,而留置胃管有可能会对患儿的胃肠括约肌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对其咽部形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容易导致患儿胃里面的容物发生反流,致使细菌发生移位,最终导致增加胃-咽-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因此想要降低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就需要尽可能的维持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以防止细菌发生移位。

四、肠道菌群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关系

相关资料统计,我国近几年的儿童哮喘发病率在逐年攀升,而婴幼儿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儿童哮喘发生率的关键在于减少婴幼儿期喘息反复发作。关于哮喘疾病,我们都知道,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除了经典 Th1/Th2 细胞失衡会导致发生哮喘之外,CD3+CD8-白介素 17(IL-17)+ 细胞也在哮喘发病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CD3+CD8-IL-17+能够通过分泌IL-17来诱导多种趋化因子,具有促炎性反应。曾经有研究指出,特定的肠道共生菌能够不依赖于白介素23或者是细胞膜表面的Toll 样受体以及白介素21信号通路,它可以借助转化生长因子β的活化作用,来促进,CD3+CD8-IL-17+细胞分化。有学者指出,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调节性T细胞,来达到间接调控CD3+CD8-IL-17+细胞的目的,因此,如果儿童肠道中的菌群发生一定的絮乱,那么势必会对其免疫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促使炎性反应进一步加剧。近几年,有研究也指出,对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群体来说,相比于正常儿童,其肠道里面的双歧杆菌数量会相对更少,同时其肠道微生物的定植能力也会更为薄弱,因此在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时候,对其失衡的肠道菌群加以纠正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其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注意维持好儿童肠道菌群的平衡,以尽可能的降低儿童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猜你喜欢
性肺炎呼吸机菌群
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血清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我是一个小小的菌”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出生环境影响肠道菌群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呼吸机吸氧气浓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