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活力无限

2020-03-30 16:50朱秀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信息技术

朱秀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枯燥为有趣,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可见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因而懈怠下来.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理性美、逻辑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论文范文,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达到“课伊始,趣办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用丰富的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长久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效果好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了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最基本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逐渐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获取知识转变。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光盘等各种途径接受知识,此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并加以指导。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很难有效地完成,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出的数学图形更直观形象数学中的图形千奇百态,种类繁多,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常常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讲三视图时,用小正方体搭建的立體图形,教师很难在黑板上画出来。而借助多媒体,图形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加上动态的着色,学生很快可以画出了它的三视图。再比如:在讲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时,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基本图形,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等,而且画出的图形是“死的”,不会动,学生很难理解,由于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自己作图时错误百出。这时,如能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动起来,既形象生动,又使学生有了兴趣,学起来就轻松了。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将不易表达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用语言很难把"轴对称"这一概念表述清楚,即使学生死记硬背了概念,也没有对“轴对称”真正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利用其的生动、直观性就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轴对称”。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留出大量时间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一些概念﹑课外习题等只有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才能看的清楚,明白,由于老师的板书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自主做题的时间就相对少了,遇到几何题,一节课超不过四道。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把这些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板书时间,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合作探究,互相讨论环节,完成教学内容。

总之,现代教育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轴对称》巩固练习
“轴对称”复习点睛
分图形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