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目瑙纵歌节

2020-03-30 23:32吕玟静杨芳方婷任桐玉
炎黄地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吕玟静 杨芳 方婷 任桐玉

国务院在印发的《“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中指出,民族文化繁荣是“十三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支持举办民族特色节庆活动,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品牌”的指导性意见。

但随着全球经济大潮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在受到前所未有影响的同时,以民族节日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也发生了变化面临更大生存危机。越来越多的民族节日因其不能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面临流失甚至逐渐消亡的威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更无法在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样背景下,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节日的现状和传承方式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及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景颇族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目瑙纵歌节是其传统民族节日,也是为数不多的保存十分完整的少数民族民族节日之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是目前景颇族人口最多、最具景颇族代表性、目瑙纵歌传承最为完整规范的地区,因此,其民族传统节日传承方式和路径能够作为典例,为其他民族地区民族节日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实践经验和模式支持。

我们将会通过对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目瑙纵歌节的研究,解读目瑙纵歌的历史样貌以及现代变迁,从而为后期探究景颇族目瑙纵歌,以及更多少数民族民族节日的传承路径做铺垫。

民族节日: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意义并传承下来的举行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民族节日是一定的节气时令与生产、生活、信仰活动结合的产物,往往也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一个有形载体和集中综合体现。

历史记忆:指人们对自己正在经历或经历过的事物进行识记、遗忘、回忆、保持再认的过程。无论何种类型历史记忆总是与过去有着某种关联。此处的历史记忆,即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对集体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纪念的事件,以特定的仪式、风俗、习惯来沿袭、继承、回忆、保持、扬弃或自我革新的过程。它是人们在一个团体或现代社会中共享、传递和建立的东西,是一个群体记忆遗产的象征性元素。

现代性构建:现代性更多强调现在之间的对立性和断裂性。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已有旧元素在新兴产生的时代元素冲击和刺激下,促使旧有元素发生裂变、重组,以适应时代主流的发展趋势,实现自身的蜕变和转型过程。

本次研究为定性研究,运用实地研究的基本方式,通过观察、访谈法以及文献法收集资料。以此了解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历史样貌以及现代构建的传承现状;然后归纳整理出所获资料,分析出目瑙纵歌节现代构建成功的影响因素和原因,探究其传承路径,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最终总结形成一套民族节日传承的理论模式。

根据访谈,我们了解到,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节日,目瑙纵歌节的历史由来已久,以残存文献、传统习俗的方式得以保存。关于目瑙纵歌起源的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也有许多,而最广为流传的当属太阳宫和犀鸟的版本,也是最被景颇族接受与认同的一个版本。

目瑙纵歌的舞蹈是十分讲究的,必须是由瑙双与瑙巴引导,“瑙双”比较神圣,其选人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以前是以算卦方式选出,然后在当地的“官房”里面告知山神、水神、太阳神,并祈祷风调雨顺,选人要求身形剽悍些,社会评价更要好。瑙双一般是不和老百姓一起跳的,进去广场之后要做一些仪式且在仪式结束前不能再出去。“瑙巴”则是专门领着百姓跳舞的。此外,众人要在“瑙巴”带领下按照目瑙示柱上的路线进行,中间若是出现中断则具有不好的寓意。上万人跳着同样的舞步,这简单的舞步让大家一起跳也能做到整齐性高的效果,大家的心就会融到一起。过去,交通条件并不发达,德宏多山、曲折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了景颇族的集聚,但景颇族又十分团结,因此,其在早期并非以德宏县为活动聚集场所,也不是以家庭作为单位进行,而是以山、寨为单位进行的。在举办时长上,大多为三到四个小时。

节日快到时,景颇族人民会做一些特殊的准备,要买刀,买包头,为了增强仪式感,以最好的面貌去过节,为了这些会提前去打工挣钱或借钱。在几十年前,交通不便,没有车,要走路从寨子里上县城,而且当天不能来回也没有宾馆住,大家就熬夜在摆场里待着。那个年代,目瑙纵歌节给年轻人们提供了相识相知的一个平台,年轻人在一起吃东西或者跳舞看对眼了,就会表白,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微信,谈恋爱的年轻人往往到了目瑙纵歌节这一天才能相见。陇川作为中国景颇族最为聚居的地方,景颇族文化保存相对完整,文化形式丰富,他们既在做一些传统的东西,也关注现代文化、潮流的走向,他们一直坚持做的流行跟原生态结合的音乐是一个典型。他们走的是传统和流行结合的路。

不难发现,目瑙纵歌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也息息相关。以前目瑙纵歌从一个景颇族聚居地的小型庆祝节日,随着国家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和对民族节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目瑙纵歌作为一个地区性的节日规模也逐渐扩大,参与群众从本民族成员扩大到全国各个民族,更名扬国外,吸引全球游客参与。

目瑙纵歌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从1980年起才初具一种规范形式。过去,节日的庆祝以片区划分,是地方的“山官”召集地方的百姓一起举行。近几年目瑙纵歌节集中到陇川县一个地点,并且,在時间上,每年有两次,一次是正月十五,即景颇族人民要过的传统时间上的民族节日;还有就是每年国庆节时候举办的狂欢节,其更多的意义在于文化宣传。具体来说有两个目的,一是在国庆假期的时候给予外界更多了解民族文化的机会,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是为了打造陇川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促使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瑙纵歌的音乐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最原生态的演奏主要以景颇族的本民族乐器为主,如洞巴、竹笛等。后续由于规模的扩大,目瑙纵歌逐渐开始使用音响作为扩音设备以确保参与者都可以听见音乐,同时也引进了一些西洋乐器。1970年第一批目瑙纵歌文化工作者学习了西洋乐理与乐器,并有选择地应用到了目瑙纵歌的演奏中。其中,早期进入目瑙纵歌的西洋乐器主要有苏格兰风笛,音乐风格主要是来自英国军乐团,主要取自英国军队的出征乐,但是由于风笛的声音过于柔缓,与目瑙纵歌的热烈奔放不相符,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用小号进行演奏,这有利于放大目瑙纵歌的热烈的气氛。随后,更多的乐器融入到目瑙纵歌中。

节日形式上,除了规模越来越大的万人舞,也有其他方面的变化。过去,会有摆场,很多附近的百姓都会拿出自家物品进行交换、买卖。摆场附近,老人还会聚到一块儿提前祈福,有时候祈福活动会进行三天三夜,这个祭祀活动叫做“斋瓦”。现在,摆场和斋瓦都已经很少有了,就算有也不会举行那么长时间,最多两三个小时。

目瑙纵歌中的乐器传承存在接班人数量稀缺的困境。传统乐器的制作要求非常严格和惊喜,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只能手工制作;传统乐器的学习需要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如洞巴对学习者的听觉要求及高,必须长时间练习。年轻人往往不能够静下心去学,家长也更倾向于送孩子去学习对今后升学有帮助的东西。一些将民族乐器带入中小学课堂的想法,在实践上也存在诸多困难,如课业压力过大等。

在某些方面,目瑙纵歌存在裂变,但大多数变化是在对传统的保护上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目瑙纵歌的传承是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主要体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瑙纵歌并没有被淘汰,其节日的一些核心性传统习俗得到保存,并且,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慕名参与,发展得越来越好。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西北民族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民族节日的历史记忆与现代性构建——以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为例 )(项目编号202010742015)。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