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德岁
在人类历史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园——地球,了解很少。在现代科学技术诞生之前,人们连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也不十分清楚。比如,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中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意思是:大地呈四方形,圆圆的天穹笼罩在其上。古代西方人对地球的认识,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否则他们就不会把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称作“地球”了。
在科学革命发生之前,地球一直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直到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才推翻了“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并确立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由无数个星系组成,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银河系由上千亿个星体组成,其中包含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是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由于它跟太阳保持着“若即若离”的适当距离,便意味着刚好接受了适度的太阳能(即光和热)。我们之所以没被热死,并不是由于后羿射日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跟太阳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平均大约1亿5000万千米。再加上大气圈臭氧层的保护,使地球上的平均气温维持在0℃的冰点与100℃的沸点之间。换句话说,如果地球离太阳更近一些的话,地球上就会变得太热;如果地球离太阳更远一些的话,地球上就会变得太冷,两种情形都不适宜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由此看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地球在我们的心目中很大,光半径就有6400千米,相当于150个马拉松比赛的总长度。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它只是亿万个星球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星球。即便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它也只排名第五。了解这一点,我们有什么理由自高自大呢?
地球,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但是,它并不是像篮球那样的圆球,而是橢球形;两头稍微挤扁一点儿,但又不像美式橄榄球的两头那么尖。环绕地球表面中间最宽的条状地带,称作赤道。赤道长约4万千米,假如一个人有勇气步行的话,走完一圈赤道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
由于地球不是完美的圆球形,因此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距离地心最远的山峰是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境内的休眠火山——钦博拉索山。它比珠峰矮两千多米,却比珠峰离地心远两千米。
地球内部有点儿像洋葱头,如果切开来看的话,是由一系列同心圈层组成的。最外面一圈是坚硬的岩石外壳,即地壳,地壳下面的圈层是地幔。地幔是扑朔迷离的混合物圈层,它虽然是固态的,但在高温高压下又可以流动。地幔又可分为两层:上面一层叫上地幔,其顶部与地壳一起组成岩石圈;下面一层即下地幔,是近于熔化的岩石。地幔之下是地核。地核也分为两层,外核是液态的岩石,内核则是炽热坚硬的铁镍混合物。
地球又不完全像洋葱。它的各个圈层之间的厚度差别很大,比如海洋下面的岩石外壳比较薄,一般只有七八千米厚,大陆下面的岩石外壳厚度在30~60千米。山越高的地方,这层岩石外壳自然就越厚。不同圈层之间还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比如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就来自不同的圈层。
在现代科学发现之前,人们对地球的年龄曾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则语焉不详。
比如,中国古人说“盘古开天地”,究竟是什么时候啊?不知道!西方人更玄乎了,按照爱尔兰大主教厄舍尔的说法,地球的年龄只有6000岁左右。15世纪意大利出了一位聪明博学的大学者——达·芬奇,他怀疑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小了,地球的年龄要比6000岁大得多。直到20世纪,科学家们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球年龄为46亿岁左右。
46亿年是个什么概念呢?假如把它“压缩”成我们平常的一年的话,直到年末12月31日接近午夜时分,人类才出现。
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特征,而自古以来人们对各种起源问题的好奇,比如人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等,都与创造力密不可分。上面我们讲了地球竟然有这么大的年纪,那么你们或许会问:它最初是怎么形成的呢?下一期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