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技法解读】
写作实践表明,一个对辩证法一无所知的人,是无法透过事物表象或命题者所给的文字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当然也无法正确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议论文中辩证地进行说理呢?
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生活本身存在着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与非、多与少、快与慢、成与败、进与退等。所以,写议论文常常需要从相对的两方面辩证地分析论述。这就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全面客观地认识问题。
【片段撷英】
智能手机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将其称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绝不过分。可是,作为手机发明者的人类,却渐渐地反受其支配,切切实实地沦为手机的奴隶。手机依赖症成为典型的现代病。2014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公布了当年交通事故数据:在开车时接听电话、玩微信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违法行为”引发的死亡事故高达204起,占事故总数的29.6%,而一直遭人诟病的“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仅占2.8%。鉴于此,曾有人大代表建议将“开车玩手机入刑”,而美国新泽西州早已推出新法规,规定行人在街上边走边发短信将被罚85美元。手机最初只是简单的通话工具,使用手机是极微不足道的私人事情,可使用者最终失去了理性辨识的能力,反需国家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如此吊诡的结局不禁让人怀疑现代文明本身是否出了问题。
對现代文明持悲观态度的人,认为手机等产品对人类的束缚是工具理性的产物。实际上,即使成了低头族,我们也不难从中走出,我们缺少的仅仅是自制力而已。2014年11月18日,我国首届“发呆大赛”在成都举行,参赛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不玩手机、不睡觉地安静发呆,活动组织方希望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给自己稍微“留白”。发呆大赛等活动都具有象征意义,它暗示我们,摆脱对手机等产品的依赖并不困难,只是少了机制和自觉。网络上曾有一组漫画,画面中的人物始终机不离手;而在与之对称的一组漫画中,人物手中的手机都被“涂抹”掉了,缺少了手机,漫画中的人物彼此之间便显得相当孤独。手机中的海量信息,爆炸式地冲击着我们,刺激着我们去获取更多信息;手机上的交友平台,以虚拟的方式满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需求,我们在手机中百般寻找的,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却缺少勇气去追求和争取。所以,克服手机依赖,从低头族重新回归抬头一族,最主要的是克服恐惧、勇于追求,在阳光下清晰规划自己的人生。
手机本身不是病,病的仅仅是失去自制力的人心,低头族要高昂起头颅,更多地接触现实世界,多看看手机屏幕之外的美丽家园。
(选自《多看看手机屏幕之外的美丽家园》,原载《南方日报》)
文章呼吁“低头族要高昂起头颅,更多地接触现实世界,多看看手机屏幕之外的美丽家园”,针对“低头”时弊开出的药方是“克服恐惧、勇于追求,在阳光下清晰规划自己的人生”。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于“手机”这一科技产品,并没有一味批判,而是适度地肯定——“智能手机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将其称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绝不过分”,又一语中的也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手机本身不是病,病的仅仅是失去自制力的人心”。以上见解,持论客观,透视深入。
同时,作者虽然对人们“切切实实地沦为手机的奴隶”的现象满怀忧思,但并不流于悲观消极,而是不认同“手机等产品对人类的束缚是工具理性的产物”之说,强调的是“实际上,即使成了低头族,我们也不难从中走出,我们缺少的仅仅是自制力而已”。
二、用相互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展开论析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事实上,对事物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辩证分析的前提,只有分析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片段撷英】
善念如花,善举似果。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然而,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想”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就此而言,善行比善念更重要,行动比观念更重要。
……
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善念之花结出善举之果,需要每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纵然有过“流血又流泪”的极端案例,但是崇德之心不能因此止步,向善之行不能就此裹足。有诗人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如果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诚然,保护善念的环境还需要涵养,托举善行的制度还需要完善,但对每个人而言,首先要让自己心中的火熊熊燃烧。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悲悯之情、乐善之意,可是否伸出这只手、迈出这一步,成为平庸与高尚的分界线。“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让善念更多转化为善行,让善行善举少一些无奈,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选自《“这条小鱼在乎!”》,原载《人民日报》)
在作者的论述中,“善念”与“善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想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据此推出的结论是“善行比善念更重要”。此外,“善念”与“善行”又是可以也必须转化的,相关条件在于:其一,“以行动为导向,把善念化成善举”;其二,“善念之花结出善举之果,需要每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像这样以相互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可谓观照全面、逻辑清晰,容易使人豁然开朗。
三、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变化,是旧东西不断死亡和新东西不断产生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古人所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
【片段撷英】
几年前,就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事实上,无须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至对立起来,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可非议。“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
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简捷的阅读方式,实则属于阅读本能。而一些人爱读纸质书报刊,也多与阅读习惯有关。双方不妨少一些“洁癖”,多一些接纳。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读书也好,读屏也罢,唯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水,多阅读多吸收,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
(选自《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原载《人民日报》)
该文作者不同意“读屏等于碎片化的浅阅读”的观点,而是认定“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可非议”“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读书也好,读屏也罢,唯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此立论,扎扎实实地体现了一种发展的眼光;而“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之类的辩驳,也有较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