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战“疫”

2020-03-30 04:00石健蒲松涛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远程防控信息技术

石健 蒲松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要求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支持疫情科学防控、加快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强化服务保障等具体工作。

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供全新的数字化能力,加快数字化生活服务的发展和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建设,这些都为疫情防控创造了更有利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对比可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疫情研判、诊疗救治、便民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巨大威力。

通信技术开辟疫情信息管理和宣传新战场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信息获取、信息发布带来全新的途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民众了解掌握疫情信息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拓展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基于互联网的新信息平台让疫情信息的传播更加及时有效,避免因信息不畅造成社会恐慌,极大地推动社会群体一致抵抗疫情共识的快速形成,也促进了各方参与、全民贡献的疫情信息渠道的建立。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加持,“疫情地图”“发热门诊地图”“辟谣平台”等多种信息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帮助民众更直观地了解疫情实时动态、辨别虚假消息、掌握防治应对方法,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疫情防控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平台也为管理部门、医护工作者、广大网民提供了疫情信息交互的新渠道,更好地促进了各方交流与互动,在紧缺物资筹集、疫情情况发布、各地经验分享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刚刚商用不久的5G也在这场疫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用于抗疫斗争的包括5G视频、5G+远程会诊、5G+热成像等应用。

5G视频直播是5G最直观的应用。在武汉版“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中,数亿遍及全国的“云监工”共同见证中国奇迹。

这正是得益于5G的技术支撑,基础电信企业为“云监工”提供5G+光纤双千兆网络技术支撑,向新华社、央视网等多个媒体平台提供24小时建设实景,支撑几千万人同步在线观看。从央视春晚直播、全国两会直播、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直播到当前的“24小时疫情”直播,5G在实践中逐渐成熟。

5G+医疗作为5G的重要应用场景在去年不断涌现各种案例。而此次的疫情堪称5G技术进入医疗行业应用的重要转折点,5G+医疗从“试验阶段”走向“临床阶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遍布全国,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医院专家资源,5G+远程会诊系统快速在全国各地很多医院落地。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专家可以对偏远地区医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进行问诊,提供救治指导。浙江省人民医院在5G远程超声的技术支持下,为浙江省人民医院桐乡院区收治的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谢某开出了远程超声诊断书。随着疫情阻击战的推进,这类5G远程医疗技术有望更广泛运用于远程医疗的各种场景之中,为医务人员更安全、更高效救治病患保驾护航。

近日,多台5G智能医护机器人走进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天佑医院。它们将帮助医护人员执行导诊、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助力病区医护人员减少交叉感染,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据了解,在5G网络的支撑下,目前,多家科技企业的智能医护机器人已经在湖北、上海、山东、甘肃、广西、河南、江苏、新疆等地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主要进行病人导诊问询、挂号诊疗等工作。

5G+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医护人手不足困难、分担医护人员工作、减少医护交叉感染等问题,提振了抗击新冠病毒的信心和勇气。

本次疫情防控中,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医院专家资源,5G+远程会诊系统快速在全国各地很多医院落地。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专家可以对偏远地区医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进行问诊,提供救治指导。同时,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等公共交通、人群密集区域,采用5G+热成像技术,快速完成大量人员的测温及体温监控,识别出温度异常的个体,同时将数据准确快速实时回传,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随着部分单位的复工,春运返程迎来高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而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的人员体温检测成为难题。

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等公共交通、人群密集区域,采用5G+热成像技术,快速完成大量人员的测温及体温监控,识别出温度异常的个体。同时,将视频及响应数据准确快速实时传送至大屏或云平台,帮助政府和企业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避免测温人员的频繁、长时间工作,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此外,5G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信息通信技术正助力实现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两不误。中小学生可通过线上数字化空间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企业员工通过云平台在线办公、召开视频电话会议等。在各行业各部门,信息通信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为保障生产逐步恢复,减少人群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营商针对医院的5G网络建设也在进行中。据悉,三家基础通信运营商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开通了5G通信网络。中国移动协同北京小汤山医院进行4G基站扩容,同期还进行小汤山医院及周边的5G网络建设,截至1月30日已完成建设并开通5G基站4个,支持远程医疗等5G应用。

目前,疫情仍处在高发期,5G也积极应用在各行业各部门,信息通信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为保障生产逐步恢复,减少了人群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5G+应用也为信息通信技术增添了更多温情,让通信技术更具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新思路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较SARS病毒更强,疫情爆发期间又恰逢春运,这使得疫情防控范围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或是少数人群,而需要考慮多方信息的综合分析从而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大数据技术得到了用武之地。春运带来的人口大规模迁徙为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而通过交通大数据可以有效掌握重点疫区人群迁移情况,有效锁定输入型感染者活动范围和散落各地的隐形传染源,为各地精准防控疫情提供重要参考支撑。例如,“同乘患者查询”等数据平台方便民众自主查询是否与确诊患者同乘交通工具,加强重点人群筛查和个人自主防护,提高集聚性感染防控效率。此外,基于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可详细掌握各类重点医疗物资企业的产能、产量、库存等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医疗物资供给和分配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在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大脑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智慧城市大脑,是目前城市建设热门的科技技术框架,是基于城市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有关数据显示,全国超过500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杭州、西安、郑州等十余个城市已启动城市大脑建设。

除了城市大脑外,近日,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和机构也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取有价值信息,助力疫情防控。目前,高德地图已覆盖全国297座城市的10145个发热门诊,并新增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2071家。市民如因发热需要就诊,还可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发热门诊”或“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查询附近相关机构,就近就医。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做了大量数据分析。目前,运营商可实现根据手机信号定位,并根据以往一段时间内电话记录来确定人员流动情况。此外,还可以利用往年数据信息来预测节后返城的人流情况,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

除了疫情和人员流动数据,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在多个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比如,根据疫情的基本数据,预测未来疫情发展并及时调配人财物,跑在疫情前,把握主动权;可对“封城”“禁车”等政策的后续影响进行评估,评判政策效果。

目前,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工具、湖北籍游客定点酒店、发热门诊地图……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表现“亮眼”,不仅助力政府科学决策、资源优化配置,也能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积极科学防疫。

云计算为民众生活工作模式转变带来新空间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与成熟带来了电子商务、线上教育、远程办公、在线问诊等线上生活方式的转变,相较于以往云服务使用是“可选项”,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云服务正逐渐变为“必选项”。正是由于各类云服务应用的使用,降低了由于人群聚集导致疫情传播的风险,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转变带来新的空间。比如,电子商务大幅减少人们前往超市、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智能货柜、取餐柜等无接触配送进一步减少配送人员面对面接触,在线医疗问诊减少民众因常规就医需求而向医院集聚,语音/视频会议提高交流沟通效率为远程指挥疫情防控创造便利。同时,线上教育保证学生群体“停课不停学”,远程协同办公支撑企业“停工不停产”,有力降低疫情给经济社会生产带来的损失。

人工智能成为加速病毒检测和药物研发新引擎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病毒检测效率和加快药物研发进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化的全基因检测分析平台可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变异情况,大幅提高疑似病例的确诊速度和准确率,从而降低疑似病例再次传染的危险,确诊病例也能尽早接受治疗而降低疫情致死率。此外,大量人工智能算力还投入到药理毒理研究、蛋白筛选、新药研发等工作中,大幅加快疫苗等药物的研制进程。

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便民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充分、不成熟等问题,为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如网络空间成为谣言传播的重灾区,疫情信息网上传播与管理成为疫情防控工作中新的重要环节;数据资源的利用还不充分,距离满足疫情防控统筹调度、精准施策的需要尚存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为疫情防控的协同联动带来一定困难。

幾点建议

为更好发挥信息技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建立阻击疫情的“技术堡垒”,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营造良好的网上疫情防控环境。积极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辅助疫情防控工作,如传播权威疫情信息、宣传防治知识、回应民众关切、引导全民参与等。同时,加强网络空间疫情防控不良信息的管理,及时更正和澄清非专业的误导性信息,严厉打击恶意谣言和煽动性信息,让网络空间成为消除民众恐慌、服务疫情防控的新家园。

二是强化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推动工信、公安、交通、卫生、科技等部门建立完善信息联动机制,加强通讯、公路、铁路、民航、医疗、科研等疫情防控相关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共享,打通各地区各行业的数据壁垒,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医院救治、跟踪筛查、科研攻关等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与应用。借助疫情带来的大规模网上办公、在线学习、在线问诊等新需求,化“危”为“机”,推动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等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和运用,促进远程协同办公、线上教育、智能问诊等应用的成熟和普及,以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技术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远程防控信息技术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