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媒体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个与所有手机用户息息相关的话题:难道手机真的在“监听”我吗?手机App是如何拥有“读心术”的?
更加吊诡的是,当你打开手机设置,想要关闭某些App的麦克风权限时,却赫然发现这个App根本没有这一权限。
没有授权麦克风,“窃听”究竟是如何实现的!记者通过采访發现,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至少有两种目前已被发现的技术手段:加速器“窃听”扬声器和“浏览器指纹”乱点鸳鸯谱。完全可以让手机App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窃听”你。
加速器“窃听”扬声器技术实现难度较高,但所窃取到的个人隐私数据全,包括个人身份、地址、密码、声音特点等都可能被全套窃取,且个人手机用户基本无法防范。
近日,在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安全会议(NDSS)上,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任奎团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学者团队展示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
成果表明,智能手机App可在用户不知情、无需系统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手机扬声器所发出声音的震动信号,实现对用户语音的窃听。
在日常手机应用中,加速度传感器通常被用户测速、记录步数等。像记录步数的App都用到了加速度传感器。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测量步数等与之相关的App实际上无需获得用户授权就可以获得智能手机的信息。(摘自《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