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奇红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类专业课《电子技术基础》是重要的基础课。目前,中职学生问题意识不足,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力求解决学生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等问题。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知识章节“二极管及应用”为例,提出课堂教学围绕问题的遵循原则、实施等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使课堂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
[关 键 词]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问题;引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198-02
一、问题引领理论依据
问题引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只通过教师教而获得,而应是该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应用有关的学习资源,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中职生的学习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和环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和同学之间协作活动而完成建构的过程,而问题引领是利用课堂完成建构主义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目的性、有效性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和重难点的突破
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求问题有意义,要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因此,设计问题时要始终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因此,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具体有效、指向明确和服务课堂,服务教学。例如:二极管的分类、型号和参数这一节课的教学,提出问题:生活中,你们见过哪里用到了二极管?有哪些是认识的?引导学生简捷地回答:街道夜景工程用的照明、充电器等各种指示灯、交通红绿灯……,进而引入“二极管的分類”,同时展示各种实物二极管,多媒体展示各类二极管的应用。
(二)遵循层次性、递进性原则,做到纵横结合和拓展延伸
问题的分布要求要能实现清晰的教学思路和过程,从纵向与横向的知识点多维度全面考虑,结合知识和课堂的逻辑结构,设计的问题要能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同时要确保合适的问题数量,适当保留课堂中产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实施流畅,知识布局合理。
(三)遵循直白性、启发性原则,体会问题由易到难的过程
从问题的形式来看,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让大多数学生明白,做到问题由易到难,又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太简单的问题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会造成学生无视或厌烦而影响学习的全过程。因此,要立足中职学生的实际,考虑电子专业学生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需要,让学生独立解决或分组合作解决,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问题的答案而有成就感。同时,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在思考中获得知识。例如:二极管尺寸、材料一样吗?启发学生对“二极管的型号和命名方法”做出引导回答,得出国产二极管命名规定。又提问:在不同二极管应用中,有什么不同或要求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得出二极管主要参数。课堂的拓展也通过提问实现。问:能否收集不同种类的二极管的应用呢?能否利用二极管作简单的应用呢?启发学生对分类、型号和参数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问题引领的实施过程
问题的实施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尝试、体验、总结及反馈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是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不断感悟,不断建构学习过程。教师要发挥问题引领作用,努力创造公平、竞争、向上的学习环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利用问题设疑导学
教师结合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特点,应用信息化、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合适问题,引导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备课时要依据电子专业特点等学情认真分析,研究知识内容,预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或难点,适时做好引领和指导,从而做到引领课堂的作用。
(二)课堂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的组成是多方面的。问题是重要的元素,用好问题引领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可以结合课本、网络教学资源、电子元件、电路等,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这一过程是对综合知识的加工过程,强化横向知识和深化纵向知识,整个过程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可以提问老师,和老师交流和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形成新知识内容或方法,通过主动参与、感知和行动建构新的知识,在学习和感知中产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当然,教师要适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结合问题加强师生交流反馈
交流反馈是师生教学过程与交流过程的有效结合。通过学生学前准备,课堂中学生之间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来反馈学习情况,问题和答题最直接又及时,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对知识点多且学生不容易明白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共同突破,在师生合作交流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知识进行理解,完成对学习知识的建构。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注重理实一体的结合,在关键环节用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起重要作用。
(四)师生合作归纳建构
问题的解决是师生双方合作的过程,问题是导向,回答是目的,合作是关键。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师生合作的过程,更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问题引领的过程,要更多地体现合作、体现引导,而不能包办、不能自问自答。当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回答,不怕不完整、不怕不正确,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展现,体现了师生教学相长,使学生在困难中前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弊端,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问题引领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进行引领,要提高问题预设的质量,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问题引领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问题的解决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协助者。所以不论是获取新知,还是回答问题,学生都是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来完成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因为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或被动面对问题,注意力必须集中,大脑容易达到兴奋,学习较为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课或讨论时有时会分心,所以用一个个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的中心中来。
(三)培養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的问题有的可能要通过学生之间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才能解决,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学之间学会了关心,也增进了友谊,师生之间学会了交流与互动,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在教学中,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交流和争论中产生火花,增添了课堂的活力。对于一些电子线路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教师结合课程特点,诱发学生争论,有的学生还能提出相悖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争论中解决问题,能很好地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总之,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它要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让课堂效益最大化。教学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人,通过对问题的引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只有不断深挖问题的内涵,加强课堂实践,深化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帮助我们打造一个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可庆.问得好才教得好:课堂最实用的提问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晓婷.真问题驱动的教学反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英]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上提问[M].谭淑文,刘白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编辑 郭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