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一个人成长会经历几个重要阶段,幼儿时期、青年时期、成年初期。高中时期是人的心智发育最快的时期,作为青少年,我既注重学生外在的学习习惯,还注重学生内在人格的完善,这是学生未来人生幸福与否的保障,有爱的人生是幸福的。因此,关注学生心理,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即便以后遇上大风大浪内心还是强大的,这些教育比知识本身重要的多。关键词:青年时期、人格健全、心理素养、幸福人生。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健康和人际关系健康。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这就要求我们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拥有阳光心理,以良好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一、家庭环境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
2013年,我带高二某班班主任,有一个姓魏的学生,父亲高位截瘫,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开家长会都是亲戚来。这个学生性格孤僻,几乎没有好朋友。作为班主任只能鼓励孩子,尽可能的让他融入班集体,和大家一起快乐的学习成长。并及时和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异常。由于心理问题严重,后来接受治疗,也休学了。这个学生的典型事例已经表现出原生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心理影响,作为学校的老师,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我们班级管理的安全性。
这个典型案例表明,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课间、闲暇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心理互动,要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且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鼓励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美好人生筑基。
二、学生个性中隐性的心理问题
2016年,班上有一个姓王的同学,是在高二时从实验班调下来的,学生整体情况不错,是一个开朗、通达的阳光男孩,到我班时间不长就主动请求担任体育委员,工作认真负责。后来有一次与他沟通交流时,他给我说自己老是感觉有人在追杀他,我感到非常意外。赶紧联系了学生家长,孩子父亲也是教师,非常配合,及时得到了疗治。这名学生家庭构成完整,父母工作也不错,孩子内心比较温暖,加上他很理性,当感觉不太对劲时立马与老师沟通,接受别人善意的劝言,避免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次事件后,让我明白,原生家庭不幸,只是心理疾病得诱因,任何家庭的孩子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在管理时必须细心,要能洞察学生心理细微的变化,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同样也得出一个结论,家庭健全、温暖的孩子有清醒的认识,能理性对待,容易恢复。
这也表明,家校通力合作,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
三、努力背后的遗憾,心理教育道阻且长
2018年,我带高二某班,有一个姓杨的学生,他性格敏感,不自信,和别人交流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作为班主任我就格外关注,他经常抱着书包,典型的缺乏安全感。心理学表明,自信的孩子睡觉时姿势比较随意、洒脱。自卑得孩子睡觉时总是蜷缩在一起,就像婴儿离开母体后总是蜷缩肢体。这个学生的行为是典型的自卑心理,所以一开学就和家长联系,沟通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生的父亲有工作,母亲是自由职业,孩子在家里和父母几乎是零交流。介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多和孩子沟通。一个17岁的孩子,十几年的独自成长,内心世界的孤独大家可想而知。一次电话沟通后,我建议学生家长让孩子走读,希望通过家长的陪伴让孩子重拾自信。后来一段时间里,这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也慢慢和同学又简单交流,可是好景不长。是因为他把同学对他的关爱的同学情谊误解了,给一个女生带来了不少困扰,女生甚至到了要去看心理医生的地步。医生告诉家长得亏老师发现的及时,这孩子的心理状态就像人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家长对此也非常感激。半年后,家长决定给孩子换个环境。在高考体检时才了解到这学生已经离开了学校,去重庆打工了,这个消息让人很痛心,我们的努力没有好的结局。读书,可以改变阶层,这个孩子自己放弃了机会,家长是无奈的,孩子也是可怜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能缺席的,何以为家,家不是一个概念,不仅要能遮风挡雨,更应该是心灵的港湾,生养子女,“生”为父母,“养”才是关键。孩子不仅要身体健康,更应该人格健全。“穷养”为的是培养心志毅力,“富養”为的是滋养心灵气质,为了让孩子拥有精神上的富饶。
这个案例很典型,表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合力,这也是我们管理中的无奈。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及管理中,我们应该选择灵活多样的心理教育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广泛、更有深度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阳光、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我坚信,对于一个孩子,属于他们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更宝贵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为未来是属于那些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总之,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教育引导的方式疏导学生的不健康的意识和想法,使每一位高中生都得到关怀和帮助,使他们的高中生活紧张、丰富而没有遗憾。
家校通力,社会参与,这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和前提,想要有花的绚烂,我们就要有耕耘时的呵护和关爱,愿我们的努力都有回报,阳光永驻心田,愿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健全人格,用自信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心理健康指南》
2、樊登读书推荐系列《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李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