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华
[摘 要] 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教育类型”,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当前职业教育面临改革的深水区,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探索实施“自适应学习”的有效策略。遵循“生本主义”教育理念,触发学习主体这个“内因”动能,引导学生开启“自适应学习”模式,扬长扬善,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自适应学习;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01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站在史无前例的突出位置,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教育类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教育部在2019年2月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育人质量”的目标。对接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应直面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难题,攻坚克难,从“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切入,撬动质量提升的杠杆,“自适应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一、“自适应学习”的特点及优势
自适应学习源自Adaptive Learning。简而言之,自适应学习是通过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大数据,进行准确的学情分析,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基础和能力结构,推荐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关的学习检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产生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自适应学习”始终贯穿“生本教育”理念,具有普适性,适合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自适应学习”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关注的是教育的“内核”——学生。它从学习主体自身特点出发,通过几乎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动机和情感状态进行建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反应进行实时反馈,动态调整学习路径,不断优化学习过程。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个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推行“自适应学习”模式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清晰地表明,对职业教育,国家要下一盘大棋。宏观层面,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对职业教育制度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对职业标准进行顶层设计,引领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中观层面,出台诸多举措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增值赋能;微观层面,引导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开启“自适应学习”模式,如同发动了“新引擎”,产生新动力,引爆学习主体内核,从而产生“核裂变”,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学习能量。
(一)时代要求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需要推行“自适应学习”模式
据2018年《地平线报告》预测,“自适应学习”将成为未来2~3年的新兴学习方式。它能够解决“大班制”教育无法面向个体、无法兼顾“差异”、无法真正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弊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它能够有效激发学习个体的主动性,用学习自身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让学习成为内在需求,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支撑,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当前,职业教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立足新时代,自适应学习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能够助力中职学生“人人出彩”,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目標。
(二)以生为本,职业教育的主体需求“自适应学习”模式
正如世界上从来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从来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学生。“生本教育”理念启示教育者应遵循千年颠扑不破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
教育的理想境界应是引导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因为“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未来”。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个体方差比较大,即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更需要直面生源特点,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②所说“教育者最基本的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加德纳③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九种不同的智能是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形成不同的组合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自适应学习”模式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不但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教学,更能够扬其长板,重新点燃“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发展,并逐渐迁移到弱势领域,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三、职业教育开展“自适应学习”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自适应学习”系统
立足新时代,学校要以供给侧思维思考如何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自适应学习”系统。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学生特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系统结构、内容组成、使用方法、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人性化布局,让学生置身于绿色、人文、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构建和谐的职教生态系统,引领学习方差大的职校学生开启自主学习之旅,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千人千面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在技术层面构建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由教育研究机构、学校与企业三方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云物大智”时代的智能优势,开发职业教育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为“生本教育”提供技术保障。完善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至少包含学习者模型、网络学习环境、超媒体系统、智能学习系统、信息化学习平台、大数据学习资源库以及个性化学习书包等。关键的技术内核是“学习者模型”,通过大量收集学习者的基础、特长、短板等智力因素数据,收集学生的需要、兴趣、偏好、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收集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数据,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者模型”,作为建设自适应学习系统的主要依据。
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为网络化、私人化、碎片化、跨终端的学习提供优越条件,以更为高效、更为简单、更具个性化的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自适应学习”系统,开展循序渐进的自助式学习,凭借个性化的“学习书包”开启个性化的、扬长补短的、感兴趣的学习之旅。
(二)教师层面:更新理念,掌握“自适应学习”技术
根据修订版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阶认知目标,而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认知目标。低阶认知的知识范畴可以依赖自适应学习系统,而高阶知识和能力培养,则更依赖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创新。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身兼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激励者、评价者和辅导者等多种角色,教师需要具备认知科学、学习心理学和测量科学等相关知识,主动参与掌握自适应学习技术;教师要参与自适应学习产品的更新迭代,对自适应学习内容进行二度重构;教师应参与自适应学习资源库建设。有能力的教师还应该参加企业团队,参与自适应学习产品的迭代更新,共同开发出更加完善的自适应学习产品。自适应学习系统的“颗粒”越精细,产品就越丰富,学生的适应性越强。
因此,在职业院校推行自适应学习,还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更新理念,从“非智力因素”角度另辟蹊径,提升教育教学成效。与传统教学相较,自适应学习对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努力让自适应学习回归课堂,找到教育的真谛;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自适应学习立足素养。教师应该从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在师生共同使用中不断完善自适应学习系统。
(三)学生层面:开启自适应学习系统,学会自主学习
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师去“教”,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自适应学习”,才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实施“自适应学习”,对学习主体“学生”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关乎自适应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关乎自适应系统建设的成败。职业院校可以借助教学诊改平台,收集数据,精准分析学情,形成本土的“数据链”,建设个性化学习包,导向专属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开展“自适应学习”。自适应学习只有落地到学生个体,启动学生这个“内因”,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适应学习适合不同基础、不同潜能、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发展需求、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它将传统教育中被动吸收信息的学习者转变为教育过程的合作者,它将改变传统教学中主要通过听讲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是在感兴趣的任务驱动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的自适应学习过程完全符合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的规律。学习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通过“做中学”获得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两周后的保持度高达70%。基于测量学和心理学的前提条件,成功的自适应学习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和学习热情。学生逐渐学会主动安排、自主学习、动态调整和自我评估,逐渐“登堂入室”步入学习的核心区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渐渐进入乐学、好学的良性循环系统,这样,职业院校的学生也能够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幸福者。
综上所述,基于“云物大智”时代带来的无限可能性,职业院校要抓住契机,勇于改革与创新,探索实施“自适应学习”的策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开启“自适应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搭建自适应学习平台,共建细分颗粒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构建和谐的职教学习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想学”“愿学”;教师更新理念,从实操维度掌握自适应学习技术,引导学生“樂学”;那么,学生也将从个性化学习的维度,自主开启自适应学习模式,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渐走向“好学”的境界。可以乐见,“自适应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开发生命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走向成人、成才与成功。这样,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够真正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亦菲.自适应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4).
[2]张舸.初中英语自适应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学习风格模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李淑娇.基于个性化推荐的自适应学习平台研究与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4]高晓红.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