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更大的水花”

2020-03-28 15:16:37
BOSS臻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霍克尼水花大卫

由木木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年度最重磅展览: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大水花”展已于8月30日在全新的木木艺术社区开幕。此次展览也是大卫·霍克尼于中国的首个大型个展。展览以100余件作品回溯了霍克尼自20世纪50年代持续至今的艺术生涯,多线索理解其与绘画时而靠近时而疏远的关系,展现了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层出不穷的可能性,为观者清晰梳理一条关于霍克尼的完整艺术之路。

作为在世艺术家中绘画作品拍卖价格最高记录的保持者,同时也是在世艺术家累积拍卖市场价值的最高者,大卫·霍克尼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泰特美术馆的珍贵馆藏,也是大卫·霍克尼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如《更大的水花》、《我的父母》等。除传统油画、版画和素描外,近年来他所感兴趣的摄影、数字技术等新媒介艺术亦将出现在展览中,来自泰特美术馆的Helen Little负责了本次展览的策划,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月5日。

霍克尼的灵感来源尤为丰富,既涉及时下流行的视觉元素,也包括古典时期和现代艺术大师的杰作。本次展览中极具看点的几个板块,其中“洛杉矶”部分当仁不让成为霍克尼艺术生涯中的高光时刻。这一时期,随着霍克尼创作地点由伦敦转向洛杉矶,他的繪画风格亦从深受弗朗西斯·培根压抑的色彩风格中跳脱出来,并逐渐变得明晰。

与英国的阴雨雾霾不同,永无止境的夏天、慷慨照耀的阳光,以及崇尚个性与自由的美国,让他获得了更多色彩,他形容,就像北方人梵高跑到南方被那里的色彩所震惊,以及法国画家马蒂斯访问西班牙和摩洛哥引发的色彩冲击一样。

诞生于1967年的代表作《大水花》(A Bigger Splash),这也是本次展览点题之作。在作品里,霍克尼捕捉到了人跳入水中这一“完美时刻”。极具美感的定格水花,打碎明朗色块构成的安静、慵懒,似乎是画面中不存在的重物落入平静的蓝色泳池的证据。无人的“空镜头”予人一种窒息的寂静感,似乎能听到夏日中午特有的嗡嗡声。画眼就是画面里的这朵大水花,据说大卫霍克尼当时画了两个星期去花这朵水花,按他的话来说,他最喜欢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去画两秒钟的事。

同性、视觉与瞬间记忆

让霍克尼兴奋的不仅是阳光、泳池,还有他生命中第一个恋人彼得·施勒辛格(Peter Schlesinger),在他们相爱的头几年,霍克尼近乎贪婪地把彼得光滑的裸体定格在画面。

1967年,大卫·霍克尼凭借“泳池”系列作品获得约翰·摩尔绘画奖,而且在与彼得相爱之后,霍克尼似乎才有了专注于描绘他人容貌的念头。这个时期他大量使用快照,或作为直接证据,或作为瞬间的记忆。

此次展览中,霍克尼在1966年为希腊著名诗人卡瓦菲斯的同性诗集所创作的一组插画生动地还原了他这一时期的探索。这些充满情欲的作品中开始渐渐呈现出如影像摄影般的视觉特点,同时也形成了独具代表性的干刻线描风格。

在之后的1968年至1977年间,霍克尼回到伦敦所创作的一系列真人尺寸的双人肖像代表了其自然主义风格的巅峰。霍克尼回归古典的自然主义作品里透过画中人物的存在和对其姿势和身体语言的敏感观察,观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揭示出人物的个性及彼此关系,并创造出一种明显而又克制的张力。本次展览就呈现了“双人肖像”中最著名的几件杰作——《克拉克夫妇和帕西猫》、《乔治·劳森与韦恩·思立普》和《我的父母》。其中《克拉克夫妇和帕西猫》在2005年入选“英国收藏的最伟大的10幅画作”,而他是获此殊荣的唯一在世艺术家。

至1972年,发现自然主义已逐走入极端,甚至出现照相写实倾向的霍克尼开始尝试摄影。该阶段最后以一张未完成的大型双人肖像《乔治·劳森与韦恩·思立普》(George Lawson and Wayne Sleep)预示了终结。霍克尼意识到,以几何方式衡量世界或许并不那么正确,人类的观看同时是主观的。他需要找到一种与镜头不同的观看方式。

东西方语境下的艺术观感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霍克尼就开始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地实践中国画带给他的思考和感悟。中国画在画论、技巧、视角等方面都对大卫·霍克尼的创作影响深远。1986年,霍克尼与菲利普·哈斯(Philip Haas)共同拍了一部《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日表面即错觉,深度亦然》(A Day on the Grand Canal with the Emperor of China or:Surface is Illusion But so is Depth)以专门讲解这幅中国卷轴里的移步换景及散点透視所带来的、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丰富观感。

霍克尼批评道:“我们被困在某个固定的点上了。但是在中国的卷轴中,我们可以在大城市里穿行。”在卷轴中,观众成为画的一部分,而观看欧洲绘画时,观众却只能面对一扇固定的窗子。

针对霍克尼与中国古画的这一密切联系,在本次展览中,木木美术馆联合八家艺术机构及藏家策划了特别的单元,将难得一见的《康熙南巡图》(卷六)和其他极为重要的中国古代绘画真迹与大卫·霍克尼相关作品并置,以作品间的对话引发力量,唤起超越时空和文化语境界限的感悟与精神共鸣。

在展览最后,我们还看到霍克尼近年持续创作的Ipad绘画。“柯蒂兹帮助造就了大众传媒的世界。在‘大众传媒这个短语里,至关重要的不是‘传媒,而是‘大众。把那个拿走,留下的就截然不同了。”霍克尼意识到,图像传播方式的变迁中镌刻了权力的转移。过去,图像由教堂、宗教机构供应,现代社会则是报业巨头、记者、电影电视导演,他们缔造了全球明星。但此时此刻,老式传播日渐式微,大众传媒正被iPad代表的新技术扫地出门。他用IPad指代而没有言明的,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

此次展览不仅是霍克尼与中国的再次对话,也是古代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有关艺术的本质思考的又一次沟通。在展览中,我们能看到一路以来霍克尼是如何踏过无数的小径,探询着观看和再现的本质;如今82岁还坚持每天工作的霍克尼未来能否继续给我们带给更多视觉上的惊喜。他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猜你喜欢
霍克尼水花大卫
大卫·霍克尼在东京
霍克尼灵感
家居廊(2023年5期)2023-05-12 12:04:28
霍克尼和梵高:自然的画作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快乐的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38
童年里的水花
大卫,不可以
颠覆传统的水花培育
当代水产(2020年3期)2020-06-15 12:03:06
大卫,圣诞节到啦
学生天地(2018年36期)2019-01-28 08:13:28
拯救大卫
友情的水花
北极光(2018年12期)2018-03-07 01:01:58
刘西洁作品
画刊(2018年1期)2018-02-02 10: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