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琳
1988年4月,海南的三角梅已入花期。4月25日这天,时为记者的黄一鸣在海口市海府路看到了一辆往区政府骑去的人力三轮车,车上面载着一块大牌匾——“海南省人民政府”7个字赫然在目。
直觉告诉黄一鸣,第二天就是海南省成立揭牌的日子,这块牌子今天一定会被挂上去。他立刻返回单位拿上相机,赶到即将成为海南省政府办公地的大院门前。穿着白衬衫的工作人员正踩着竹梯,准备接过红色彩缎,将刚刚运过来的牌匾挂上墙去,“咔嚓”一声,黄一鸣用镜头记录下了珍贵的一刻。
1988年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就在13天之前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海南岛成为了继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之后的第5个经济特区——曾经还是广东省下辖的行政区,一跃而成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海口东湖边的墙壁上开始布满花花绿绿的招聘信息。来自五湖四海的“闯海者”们跨过琼州海峡,聚在这堵“人才墙”下交流求职,后来被称为“十万人才下海南”。
人才来了,资金动了,改革开放成为“海南发展关键的一招”。而在海南设立经济特区,也是扩大开放格局的重要一步。从经济特区开始,中国相继又确定14个沿海开放城市、包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在内的沿海经济开放区,并进一步將开放的目光转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2013年,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设立。历经5轮扩容,自贸试验区的覆盖范围已从祖国最北端到西南边陲,从东部沿海到内陆腹地,形成了目前“1+3+7+1+6”的梯度发展格局,其中,海南也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迈进。
晨光中的上海市陆家嘴。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都起了重大变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继续扩大开放的五项举措之一,便是继续完善开放格局——中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中国将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将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国家战略,增强开放联动效应。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当时,中国还是个经济社会水平起点低的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生产技术落后,但劳动力数量丰富且成本低廉。中国很快就利用这一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等初级产品,打开了国际贸易市场,拥有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宽松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加速向中国沿海、沿江地区布局,各地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看来,彼时中国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建立在资本输入和劳动力输出基础上的。
工作人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内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提高,对外贸易扩张,到了2000年,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67.65亿元人民币增至20634.44亿元人民币。但是伴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单纯地扮演世界制造业转移基地的角色,已无法满足中国继续发展的需求。
2001年11月11日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
在这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身份也逐渐转变——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双向开放,各地在巩固加工贸易的同时,更加重视引进技术和人才,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般贸易和“中国制造”获得了加速发展,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也逐步提升。
“我们的要素资源匹配越来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陈建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有了高科技发展的加持,中国已经转向资本输出国。2013年以来,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得到同步发展,外资在“负面清单”框架下主要以备案方式加速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供应链。
“我们自己清楚,现在是以发达国家竞争者的姿态对外开放的。”陈建军分析,因此,目前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布局具备双重性。
一方面,中国在经济上保持中高速增长,转向资本输出;另一方面,中国具备市场优势,对世界资本也尚有吸引力,同时,中国依旧是劳动力大国,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引进外资,促使剩余劳动力转为竞争性劳动力,进而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惯性还在,“所以我们刚好在新旧模式的交汇之处。”陈建军说,继续完善开放格局正是适应这一转变的关键之一。
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中国不再仅将自己定位在制造业的最低端,仅靠单一的外资引入也远远不够,对外开放格局若要完善,势必要瞄向更新的目标。
陈建军认为,这一目标就是实现对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站位话语权。“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受制于技术能力等要素,只能处在链条最低层;现在,我们要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决定参与哪些环节——比如我们不能完全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掌握核心技术环节。”陈建军表示,因为中国经济已经深刻嵌进全球化当中了,虽然分工正在变化,但還没有完全转型,必须把握好现有的比较优势,而产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的搭建,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站位话语权。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认为,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总体目标,主要在于加快培育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尤其要注重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优势的培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过去,国家对外商投资管理实行审批制度,现在则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增加了中国市场的可预期、透明度,由之前单纯靠比较优势、政策优惠来吸引外资,转向现在依靠体制机制优势来吸引外资,大大提高了营商环境的竞争力。”毛艳华解释,现在我们也更加强调和突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放管服”改革,使得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陈建军也认为,开放格局的继续完善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不能用经济方面的比较优势来作为唯一指标,而是必须注入政治考量,特别是在关键领域、瓶颈环节注入战略性因素。
“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对我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新规则,形成与中国经济地位相一致的治理能力。” 毛艳华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譬如全球经济治理或是经贸规则的制定,中国必须参与进去,但前提是中国自己要有竞争力,能够跟国际接轨、提出新规则,这样才能够更好融入到全球化,甚至引领全球化,这也是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完善开放格局提出的要求。
在毛艳华看来,中国开放格局的继续完善已经具备了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开放层次不断深入;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区域经济协调性不断提高,区域价值链配套能力也在增强。
然而,挑战与优势并存。毛艳华表示,中国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资源的配置、科技成果的转化……都相对薄弱,产业的高端化还有待提高。陈建军则认为,继续完善开放格局的前提就是对外界信息的把握、对产业链的研究、对国际贸易和政策情况的了解等要更加细致,在知识准备和战略研究上,要更具全球化的视野,以此为基准,继续完善开放格局。
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过程中,区域布局并非唯一要素,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给予了特殊开放政策,再加上地理区位等要素叠加,内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一直相对落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启,就为中国内陆沿边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大便利。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内陆沿边地区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基础好,更是对外开放格局完善的先头兵,中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总体方案即将出台,就是范例。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海南自贸港将有全球最大的空间范围和最全的功能,不仅要实现贸易自由,更要推进投资自由、金融自由、人员自由流动、运输自由和数据跨境便捷流动;税制、法治和监管体制将是全球领先;将超越“中转港”“避税港”“虚拟港”等国际上相当部分自贸港的通行做法,以最大限度的市场开放促进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与高度开放、高度自由、高度透明的自由贸易港相比,自贸试验区更加侧重政府职能转变和营商环境优化等。
张表示,目前,中国批准设立的18个自贸试验区,从空间和内容上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从东部和发达地区拓展到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二是从沿海、沿江拓展到内陆和沿边;三是从一个省市的局部区域120平方公里拓展到海南全岛3.5万平方公里;四是从注重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拓展到更加注重贸易、投资、金融、人员执业等“多个自由”;五是从对标国际一流贸易投资规则拓展到参与创设“一带一路”倡议新规则,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板块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支撑。
陈建军认为,内陆沿边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应该是联动,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是一体两面,不能分开。内陆沿边地区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在沿海地区或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加入产业链分工体系,各地政府间也要协调好利益,在此基础上,把整个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串联起来,形成更强大的整体优势,进而形成话语权,这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对外开放的格局若要继续完善,其广度、深度都要进一步被拓宽,“当前,开放的水平还不够,步伐还可以再大些。”陈建军表示,对于自由贸易港的探索还可以更大胆一些。毛艳华则认为,在中国的边疆地区,也可以布局一些自贸试验区,服务于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
张表示,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将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引进来和“走出去”拓展到本土跨国企业加大全球资源配置;二从贸易投资便利化拓展到跨境投融资常态化、人员往来和执业自由化、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等各领域开放;三是从要素流动型开放拓展到规则等制度型开放。
“在实现‘三大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在扩大开放中提升科技和产业的硬实力、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高举开放大旗,反对保护主义,让中国和全球在创造创新中分享开放红利。”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