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Thu 王海
当我在2019年底第一次听说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时,我认为它离我很远——以前我们也常在国际媒体上看到大大小小关于甲流、禽流感等的报道。那时候这个陌生的疾病并没有引起大面积的恐慌,人们也并没有特别高度关注。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都没有想到疫情会发展得如此迅速,超乎预期。
在中国的农历春节前,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提醒公众提高警惕,并开始加大对这次疫情的报道力度。在公共场所,能感受到人们开始讨论起这次的疫情传播和防治情况。这是我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第3年,本应该结束7天假期后在1月31日返回工作岗位,然而这一时间被延后了。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保护职工安全,我们单位领导决定采取灵活的在家远程办公的模式。
一开始,当我看到大街小巷上人们无一不佩戴口罩,看到乘坐公共交通的人锐减,我感到一丝隐约的担忧。开始几天,我家附近的超市和食品商店出现了短暂脱销的现象。为了以防存粮不足,我还特意购买了一些鸡蛋、大米等生活必需品。不过很快,我的顾虑打消了,附近的商店和超市的货物供应迅速恢复,日常用品齐全,几乎能买到我想要的一切——确实如释重负啊!
我观察到,周边的一些饭店餐馆仍然在有序营业,而且,即便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周围的商贩没有人哄抬物价。我还听说北京市政府严惩了一些高价销售口罩的店铺。
在我居住的小区,现如今出入都需要经过唯一的大门,实现了封闭式管理,一些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在小区门口设立了体温检测站,小区里的每一个住户都得到了一些必要的安全防疫知識宣传;非本小区的居民暂时不得入内。过去,外卖、快递员可以送货上门,如今只能自己前去小区大门口取货。现在,我一般都会步行前往周边的商场、超市采购日常物资,每次进入小区都会被测体温,我感觉这种下放到社区的防疫管理模式给人很大的安全感。
我的单位也给了我们外籍员工很大支持,有专人每天沟通我们的身体情况,还建立了临时微信群用以沟通信息,我所在部门的同事们也经常给我转发一些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了解最新情况。这些都让我感受到莫大的关怀。
其实北京还是一切井然有序:地铁公交增设体温检测,商场超市正常开放,生活必需品并不短缺。唯一明显的变化就是,熙熙攘攘的北京变得空了许多,街上的行人不多了。人们为了防止交叉传染,都尽可能居家隔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集会。
同时,我还能看到,很多的中国明星、社会各界人士、海外华人华侨踊跃驰援武汉,捐款捐物。各种为武汉加油打气的视频在社交媒体涌动。尽管拥有超过千万人口的武汉是这一次疫情暴发的中心,但并不是所有武汉人都感染了病毒;尽管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被隔离起来,但是每一个人,包括我,都在为这座城市祈福。
日前,中国总理李克强前去武汉,亲自视察那里的情况——我相信武汉人民一定也备受鼓舞吧。
中国虽然不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是这里俨然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祈祷中国能够尽快渡过难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