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2020-03-28 10:56顾文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放化疗白细胞无菌

顾文烨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利用向静脉置入PICC 导管的方式治疗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操作方式简单,简化了护理工作,可有效减轻刺激性药物对肿瘤患者血管的伤害,降低多次穿刺的痛苦,长时间的滞留建立了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但置管期间易出现相关性感染,引发并发症。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使用PICC导管建立静脉通路造成的感染率较高[1],因此,对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使用PICC 导管时,必须掌握其相关性感染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医院选取的200 例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PICC 导管,其中,男132 例,女68 例,年龄范围18-75 岁,年龄中位值为(46.3±3.4)岁,导管滞留时间为60-120d。1.2 方法

1.2.1 导管置入方式:将三向瓣膜4Fr 单腔PICC 导管作为置入导管,并安排医院临床经验丰富医师进行操作,并准备相应工具,包括PICC 置管、导管维护证书、超过200 例护理患者的PICC 置管,并做好导管维护措施。置入导管时应保证全部患者置管体位相同,同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结合医院制定的PTCC 导管维护规定加强对导管的维护[2]。

1.2.2 护理对策:置入导管后,为加强对患者病情控制,减少感染现象发生,应注意加强护理,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具体措施如下:

(1)尽早置管。多数肿瘤患者入院后由于缺乏对PICC置管的认识,选择浅静脉穿刺输液,而反复输液会导致皮肤和血管损伤,破坏人体正常防御屏障,导致病菌入侵,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从表1 可知,首次住院、未进行浅静脉化疗前实施PICC 置管,会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对行PICC导管操作应尽早实施。

(2)合理置管。置管口位置附近若存在皮肤感染,以引发PICC 置管相关性感染,对此,患者管口周边皮肤存在感染病灶、发热和白细胞数量较少现象应暂停置管。而在化疗后5-8 d,拖白细胞及中粒数量出现低谷,且持续时间在1-4 d 内,此时患患者抵抗力较低,并且容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应观测患者是否存在乏力和头晕等症状,必要时注射白细胞。另外,由于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自身卫生,防止感染患者[3]。

(3)选择合适置。肘关节下2 横指位置血管粗大、清晰且固定,可体高穿刺的成功率,临床置管中可以此处为主。但关节伸缩活动时,导管会与血管内膜、置管口皮肤组织反复摩擦,增加静脉炎等出现几率。甚至会将导管外部细菌带入血管,因此应在上方静脉位置置管,并借助透明贴膜进行导管固定。

(4)最大化无菌置管措施。每日对置管室实施一次紫外线照射,并减少室内人员走动,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置管人员穿着无菌手术衣,并佩戴圆帽、口罩等,最大程度上实现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观察置PICC 导管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日常体征状况,根据造成感染的因素判断是否出现感染问题,具体因素有首次置管时间、导管置入位置、细胞免疫功能、皮肤贴膜过敏、浅静脉化疗史、单次化疗后时间、血栓形成和导管维护频率,统计各项因素感染和未感染的概率,并分析感染、未感染患者间的差异。

1.4 疗效判定。①局部感染:穿刺位置周边发生组织红肿、疼痛现象,并伴随渗液、分泌物流出,而分泌物主要呈阳性特征。②血流感染:患者出现发热状况,甚至伴有寒颤,检测肢体流出血压和培养的导管细菌为阳性。③怀疑为导管相关感染: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取同侧及对侧肢体外周血液,每侧均5-10 mL,并在拔出导管时区导管尖端5 cm 进行细菌培养。若患者穿刺伤口出现脓性分泌物但并未发热,应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血分析,用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法验证数据,若计算P<0.05,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类型及感染发生率。选取的200 例PICC 导管留置患者中,同期放化疗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24 例,其中,血流感染患者3 例、局部感染患者21 例,其感染率分别为12.5%和87.5%,取患者同侧及对侧肢体外周静脉血液均5 份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细菌阳性率分别81.0%和0。

2.2 细菌培养结果。取患者4 份同侧肢体外周血液进行培养,均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却19 份患者的分泌物样本,其中14 份获得表皮葡萄球菌、5 份并未培养出细菌。

2.3 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观察患者首次置管时间、细胞免疫功能等指标,未感染患者显著高于感染患者,差异明显,并对各因素所占比例进行计算,P<0.05,详见表1。

表1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各因素所占比例[n(%)]

3 讨论

多数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较差,实施同期放化疗后会进一步降低,同时随着放化疗次数增加,人体免疫机能会不断降低,减弱机体抵抗力,使得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白细胞数量减少。另外,同期放化疗期间,若反复使用抗菌类药物,会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异变,引发真菌感染。PICC置管同期放化疗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几率较高,医护人员必须注意控制各种诱因,实施多种有效预防措施,减低感染的可能性[4]。本研究通过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PICC 导管可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反复穿刺问题,但容易引发感染,必须加强预防,做好护理工作,并注意多方问题,具体来说:①早期置管,减少穿刺次数。②若置管位置周边存在感染并灶,并且机体组织中白细胞含量较低,应另选置管位置,或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重新置管。③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使其掌握相应护理能力,并做好监测工作,关注患者生命提升,及时处理不良事件[5]。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处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预防多种影响因素,可以加强对患者并发症和感染现象的控制,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放化疗白细胞无菌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白细胞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