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学燕
(万州昌明医院,重庆 404000)
在人体新陈代谢及物质循环中,血液能向身体各个器官运输营养物质及氧气,并且能运输各类代谢废物,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人体出现相关病症后,血液中某些细胞数量会发生变化,而血常规就是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细胞数量及形态分布,对血液情况进行判断,对疾病进行检查[2]。当前,临床主要采血方式有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并且不同采血方式会取得不同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采血方式,保证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率。本文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90 例(2017 年2 月至2018 年6 月),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与对策。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90 例(2017 年2 月至2018 年6 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5 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女为26 例、19 例,年龄20-58 岁,平均(31.29±3.23)岁,高中及以上学历32 例,高中以下13 例,观察组男、女为24 例、21 例,年龄21-57 岁,平均(32.34±3.18)岁,高中及以上学历33 例,高中以下12 例。一般资料对比,P>0.05。纳入标准:健康体检者;无任何疾病;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出血性疾病者;内分泌疾病者;器质性功能损害者;营养不良者。
1.2 方法。血常规检验,仪器:Pentra MS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药试剂。采血前,研究对象空腹在6h 以上。末梢采血:采血部位为研究对象无名指指端,对皮肤进行消毒,穿刺采血200 mL,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于抗凝管中。静脉采血:在研究对象肘部静脉处采血1 mL,将血液样本放入抗凝管,并将其摇匀,注意力度。避免出现血细胞破裂的情况,无分层现象出现的情况下,将其放置于安全位置,然后进行送检。
1.3 观察指标。血常规检验结果: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积压、平均血红蛋白量。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0.0,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百分率,分别用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红细胞(4.1±0.8)1012/L,血红蛋白(113.8±19.3)g/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5.7±29.6),血小板(229.6±1.8)×109/L,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白细胞(5.6±1.5)×109/L,红细胞平均体积(86.4±5.3)fl,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红细胞积压(0.5±0.5),平均血红蛋白量(27.8±7.9)Pg,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1。
表1 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表1 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
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医学检验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在临床实验室血液检验中,血常规检验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能有效反映早期阶段全身性疾病,在血液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这种检验方式操作简便,并且经济性好,临床较为广泛。血常规检验结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各个环节都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如血液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检验等[4]。在获取血液标本时,有两种采血方式,分别为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的不同的检测结果。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红细胞(4.1±0.8)1012/L,血红蛋白(113.8±19.3)g/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5.7±29.6),血小板(229.6±1.8)×109/L,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白细胞(5.6±1.5)×109/L,红细胞平均体积(86.4±5.3)fl,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红细胞积压(0.5±0.5),平均血红蛋白量(27.8±7.9)Pg,与对照组相比,P>0.05。本文中,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血常规结果不一致,末梢血来自毛细血管,组织液较多,并且存在静脉血、动脉血、部分细胞血液,血液浓度低,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的影响,进而降低血常规检验准确性[5]。静脉血直接取于静脉血管,其中几乎不含有组织液,现取现用,在检测时,血液循环程度几乎与体内时一致,并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在采血期间需注意相关事项,血清一般在4 h 内进行分析,如果放置时间较长,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液中钾离子含量会增加,尤其是血循环速度较慢的末梢血。如果采血者体温过低,会对末梢血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检测结果[6]。采取末梢血时,如果出现挤压不当的情况就会增加采血者疼痛感,还可能导致血液标本中出现皮肤组织,不仅会降低正常标本浓度,还会造成包细胞破裂,进而降低白细胞含量。
所以,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相对来说,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因此,在血常规检测时应尽可能选择静脉采血,提高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