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
(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发病率比较高的妇科良性肿瘤,属于常见病,其发病率高达20%-40%,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明显疼痛、子宫出血及包块等,对患者工作及生活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1]。临床对该病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很容易使患者出现习惯性流产甚至不孕等症状。当前,临床对子宫肌瘤以米非司酮作为常用药,米非司酮属于新型抗孕激素类药物,可和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加以选择性结合,从而减小子宫肌瘤的体积。但是米非司酮在使用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症状也比较多,且基本易反复发作,故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医药的广泛使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采取中医药治疗方案取得了越来越为理想的效果,并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因此,本文为进一步分析中医在妇科子宫肌瘤治疗的效果,以中医活血化瘀法为例,发现取得较满意疗效,研究如下。
1.1 临床资料。抽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我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6 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各48 例,参照组年龄在28-58 岁,平均(37.52±4.13)岁;病程1 个月至6 年,平均(3.10±0.52)年;肌瘤体积为0.75-6.86 cm,平均(4.23±1.42)cm。治疗组年龄在29-57 岁,均值(38.32±3.37)岁;病程1 个月至5 年,平均(3.23±0.44)年;肌瘤体积为0.71-6.79 cm,平均(4.41±1.63)cm。本组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和症状判断后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晰,不存在心、脑、肝及肾脏等并发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能够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2]。将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比较,未见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故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即给予米非司酮(生产单位:秦皇岛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5)口服治疗,每次12.5 mg,每日2 次,连续治疗时间为3 个月。治疗组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药方组成为:枳壳6 g、红花8 g、桃仁8 g、当归8 g、香附8 g、茯苓8 g、桂枝8 g、赤芍8 g、牡丹皮8 g,台乌10 g、鸡血藤15 g、淫羊藿15 g、薏苡仁30 g。将上述方剂用600 mL 水进行煎服,每日1 剂,分成3 次服用,避开经期连续用药3 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再服用其他的药物或使用其他的方法治疗,结束疗程之后,经B 超检查观察瘤体的大小。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体积以及月经量情况。统计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其中,显效的表现为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经B 超检查显示瘤体也完全消失;有效的表现为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好转,经B 超检查显示瘤体体积缩小超过50%;无效的表现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有明显的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的计算方式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观察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潮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将获取的数据进行集中分类,录入到数据库当中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由±s 表示,给予t 检验,计数资料由%表示,给予χ2检验,当组间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区别时,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体积以及月经量对比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比参照组明显更小,月经量也显著减少,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
表1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
?
2.2 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情况。参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治疗组,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见表2。参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27.08%(13/48),其中,恶心呕吐者5 例,皮肤瘙痒者5 例,潮热者3 例;治疗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6.25%(3/48),其中,恶心呕吐者2 例,皮肤瘙痒者1 例,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
子宫肌瘤在妇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经腹部检查与盆腔检查均可确诊。许多研究指出,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其生长依赖的对象主要是雌激素,所以常规的保守治疗中使用抗孕激素药物来抑制肿瘤的生长[3]。米非司酮和孕酮受体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之间的结合,具备较强的抗孕酮效果,对子宫肌瘤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4]。但由于米非司酮治疗的并发症比较多,且病情容易复发,所以有待进一步提高疗效和积极寻找其他的有效治疗方案。中医指出,子宫肌瘤发病多因饮食不洁、情志抑郁、寒邪入体引发的寒凝淤血和气血不畅所致,属“崩漏”、“带下”疾病范畴,所以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5]。本研究方中使用的枳壳、香附、茯苓、台乌、薏苡仁等有问津通脉和除湿健脾之效,红花、桃仁、当归、赤芍、牡丹皮等可调经止血和活血补血,还能理气结语;桂枝、鸡血藤、淫羊藿等有健脾和胃、补血通络及固精安神之效,将诸药联合应用,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理气温中之效[6]。
表2 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n(%)]
本组研究中,参照组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治疗后,治疗组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比参照组明显更小,月经量也显著减少,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参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是79.17%,治疗组是95.83%,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27.08%;治疗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6.25%,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由此可见,对妇科子宫肌瘤患者临床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妇科临床对子宫肌瘤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案中,通过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复发率等具有重要作用,其药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