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朝辉
(竹溪县中医院 普外科,湖北 十堰 442300)
肛肠是位于机体肛门、直肠部位,肛肠疾病多发病此部位,肛肠疾病具备多元化的特征,且病情较为复杂[1]。基于肛肠疾病结构特点、生理特点,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2]。若临床护理未能采取有效的并发症干预措施,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速度,维护患者身体健康[3]。本文总计80 例研究对象,于我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入院,分析肛肠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讨论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详细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文总计80 例研究对象,于我院2018 年4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入院,本文研究经过院方批准同意,均将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告知患者及家属。纳入标准:年龄高于18 岁,低于60 岁;实验室诊断为肛肠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满足肛肠手术指标、手术耐受程度与麻醉程度满足相关要求。本文研究对象女35 例,男45 例,年龄为26-59 岁,平均(40.89±5.25)岁,肛肠疾病类型:坏死性筋膜炎10 例,肛萎10 例,痔疮40 例,肛周脓肿10 例,陈旧性肛裂10 例。
1.2 研究方式。搜集患者基本资料,开展资料分析。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参照病症形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3 评价指标。统计80 例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及占比。
表1 80 例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及占比(n,%)
基于数据分析可知,肛肠手术后常发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出血、水肿,本实验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后,所有的并发症均缓解,或消失。
接受肛肠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且肛肠并发症类型具备显著的多发性,肛肠病症及病情较为复杂,疾病治疗难度较高[3]。
本文上述研究中80 例患者,肛门狭窄并发例数4 例,占比5.00%;并发水肿例数15 例,占比18.75%;并发感染例数30 例,占比37.5%;并发尿潴留例数15 例,占比18.75%;并发再出血例数10 例,占比12.5%;并发肛门疼痛例数10 例,占比12.5%;切口不愈合4 例,占比5.00%。基于数据分析可知,肛肠手术后常发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出血、水肿,本实验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后,所有的并发症均缓解,或消失。
肛门狭窄发生率相对较低,形成的原因考虑与患者病灶周边黏膜组织、皮肤组织切除面积有关,这类并发症的治疗难度较高,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患者术后康复速度[4]。临床治疗需要依据病情,间断性的开展肛门扩张术或二次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避免破坏患者正常组织。
水肿发生部位在肛门边缘,考虑与手术操作、排便时间、切口、便秘等有关,使得切口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导致渗透压升高。临床治疗上,需要严格依据手术操作规范,叮嘱患者合理控制排便时间及排便力度,就局部感染积极进行治疗[5]。
感染形成考虑是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也可能是病灶部位存在死腔。肛肠解剖部位特殊,很容易受到细菌、病原菌的感染。在预防阶段,术前需要积极开展灌肠治疗,降低切口感染率[6]。手术操作阶段,需要严格依据规范进行,保障操作的无菌性,避免出现大块结扎。术后要定期为患者消毒、清洁伤口,及时更换创面敷料及去除死皮,排便之后要使用药剂清洁或消毒,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药物。
切口愈合不良考虑创面被污染,局部感染影响了切口的愈合。必须要积极开展感染预防,术后先禁食,第2 天提供流质食物,定期更换伤口处药物,避免出现切口不愈合的现象。
尿潴留考虑是麻醉深度过高,或手术操作纱布使用量较多。在治疗阶段,需要全面检查,明确出现尿潴留的原因,合理调整纱布用量,适当按摩患者腹部、膀胱,使用无菌水清洁会阴,以此提升患者自主排尿率[7]。
再出血考虑与患者创口缝合有关,若创口面积过大,术中结扎不规范,或出现排便困难,极易发生伤口再出血。术前应当评估患者凝血状况,术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伤口结扎操作缝合,动作轻柔,避免对周围组织形成破坏[8]。术后需要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合理开展饮食调节。若发生再出血,需要及时止血。肛门疼痛治疗,需要保障周边皮肤的清洁,给予适当的止痛,指导患者调整呼吸,放松肌肉,避免括约肌收缩异常[9-10]。
综上所述,就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供针对性的处理,能够有效治愈。考虑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与手术操作规范、手术机体损伤有关。只有严格按照手术流程规范操作,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才可切实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