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摘 要: 本文梳理了“海外汉学研究”课程教学资源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为该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构想。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库 海外汉学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1.引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蓝本,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专业课程,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因种种原因缺乏合适的专业教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海外汉学研究”课程即是其中之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海外汉学研究”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自古代起至二十一世纪初海外汉学研究的概况,着重介绍有代表性的汉学家在中国研究尤其是汉语、中国文化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了解国外在汉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与现状,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国际文化交流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国外汉学研究概貌,熟悉国外汉学研究重要学者的代表性著作,能从跨文化角度看待海外汉学家的中国研究,增强文化自信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由于没有适合的专业教材供教师参考和学生研读,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存在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参与性不强等诸多问题。鉴于以上情况,如何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为该课程建设一个小型的教学资源库不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还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提升学习深度的必要措施。
2.“海外汉学研究”教学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海外汉学研究”教学资源现状
自明末耶稣会士东来,汉学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海外汉学著述宏富,内容丰富,包括与中国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方面内容。但汉学研究历史并不长,第一部海外汉學史研究专著《汉学发达史》(莫东寅,文化出版社1949年)的出版如昙花一现,海外汉学研究真正在大陆开展起来,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李学勤、任继愈、张西平、阎纯德、刘梦溪、任大援、严绍璗、耿昇诸先生的推动下,数本汉学杂志得以创刊,海外汉学著作得到译介,汉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总体而言,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译介各国汉学家的学术著作,如刘东先生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自1988年开始出版发行海外中国研究学术名著,迄今已译介了200余种。其他系列丛书如中华书局“海外汉学丛书系列”、商务印书馆“海外汉学书系”、上海古籍出版社“海外汉学丛书”、大象出版社“国际汉学研究书系”、山西人民出版社“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西北大学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书系”等。另外,部分海外汉学名著通过不同出版社的专业书系或丛书被译介出版,如上海古籍出版社“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丛书”等。
一是海外汉学史梳理,既有聚焦于汉学史发展演变的通史类著述,如《国外汉学史》(何寅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海外汉学研究”(刘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等,又有仅限于某一国汉学发展的国别类著述,如学苑出版社的“列国汉学史书系”:《俄罗斯汉学三百年》(阎国栋,2007)、《英国汉学史》(熊文华,2007)、《法国汉学史》(许光华,2009)、《日本中国学史稿》(严绍璗,2009)、《朝鲜半岛汉学史》(刘顺利,2009)、《荷兰汉学史》(熊文华,2012)《德国的汉学研究》(张国刚,中华书局1994年)、《瑞典汉学史》(张静河,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日本汉学史》(李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美国中国学史研究》(朱政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俄罗斯汉学史》(李明滨,大象出版社2008年)等。
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内不少院校、科研机构设有关于海外汉学研究的学术平台,创办了不少学术刊物,深入系统地向国内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介绍国外汉学的新成果、新进展。
2.2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研究海外汉学的著述甚夥,为我们了解海外汉学家的学术成果、研究领域、研究旨趣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就宏观方面而言,目前国内对国外汉学全貌仍处于不太了解的状态,至今一些基本的著作尚未译成中文,在没有掌握基本资料,对西方汉学沿革历史没有系统研究的情况下,一些客观的研究著作很难达到科学的水准,只能停留在一般性介绍上。就微观方面而言,由于目前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中能直接阅读国外文献的人为数不多,国内对海外汉学的了解主要通过翻译出版的汉学著作,从事翻译的学者未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以致出现望文生义等问题。更有甚者,少数学者在撰写海外汉学史时,或因文献资料掌握得不够充分,或因个人学术积累不够,出现主观臆断、张冠李戴等现象[2]。
由于目前尚无适合“海外汉学研究”课程教学的专业教材,加之该课程所涉时空宏大,内容宏富,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目标有别,该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个适用于“海外汉学研究”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既是必需的,更是迫切的。
3.“海外汉学研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海外汉学研究”课程要求学生认真研读相关海外汉学著作,并进行课程讲授及组织讨论。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海外汉学最新形势与动态,更透彻地把握汉学研究角度和方法,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本资源库较全面展现了海外汉学研究的不同视角,有利于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对比的自觉性,更好地完成国际汉语教学工作。此外,本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料还可以为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提供借鉴,产生新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进一步促进汉学研究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因此,该教学资源库建设当遵循以下原则:
3.1全面性与典型性
海外汉学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不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涵盖中国的一切学问。因此,“海外汉学研究”教学资源库收集海外汉学著作当涵盖以上诸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可偏废。在遵循全面性原则的同时,还须注重教学资源的典型性。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语言、儒家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汉学著作当有所侧重,如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北京话语音读本》、程抱一《中国诗画语言研究》、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倪德卫《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葛兰言《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易德波《扬州评话探讨》、宇文所安《他山的石头记》等。
3.2人文性与趣味性
教学资源库的界面设计要符合视觉观感和美学布局,资源粒度要适中。“海外汉学研究”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第六学期开设的课程,资源库的界面设计不但要考虑任课教师的审美心理,还要与大三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背景、审美视角等相一致。通过对文字、图像、音视频资料的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从感性和理性双重层面拓宽与加深对海外汉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粒度适中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师生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与学。“海外汉学研究”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因此,建设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当兼顾教学资源的趣味性。趣味性的资源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3动态性与开放性
随着中国与海外学术界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海外汉学著作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不断有新的汉学著作被译介。“海外汉学研究”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应该随着国外汉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更新,及时关注海外汉学的新进展、新成果。教学资源库不是一个封闭的信息仓,而是一个开放的资源汇集地,举凡有利于该门课程教学的信息资源都应快捷及时地存放到资源库中。尽管该资源库的建设者以任课教师为主,但应设置特别通道,让学生参与到建设中,使师生都能在获取、共享资源的同时,有机会处理与创新资源,使资料库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4.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构成
为了切实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目的,“海外汉学研究”课程引入对分课堂、生态课堂等教学理念,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研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保留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该课程教学资源库包含三个子库:
4.1教师理论讲解资源库
教师通过收集已出版发表的海外汉学著作、论文,全面地、准确地了解掌握海外汉学的历史、现状与成果,把握海外汉学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通过课堂讲授方式将这些信息和资料与学生共享。
4.2学生课堂实践资源库
该资源库由学生分组研读、讨论内容构成。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在学生实践环节采用个案研究法,即学生或研读某位汉学家的汉学著述,或关注某国汉学家在汉学研究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或调查某一地区在汉学研究的某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分組汇报的形式展示研读结果,并通过集体讨论发现问题。最后将学生制作的PPT与集体讨论内容整理存档,以备师生查阅。
4.3辅助资源库
该资源库包括图书资料、视频资料、思考题集与汉学网站库四个部分。
4.3.1文字类资源库
该资源库包括汉学著作、汉学期刊及汉学研究著作三个部分。
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协力收集整理自元明迄今的海外汉学著作,并按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类别进行编排,撰写简要提要,以供学生在实践环节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汉学著作。
学校图书馆、学院图书资料室订阅汉学期刊,如《世界汉学》《国际汉学》《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汉籍与汉学》《法国汉学》等专业期刊,同时关注其他学术期刊的相关栏目,以便师生及时了解国外汉学研究动态。
收集现今出版的各种关于海外汉学的研究专著,如上文所列关于汉学史发展演变的通史类、国别类著述及对个别汉学家的个案研究等。
4.3.2视频类资源库
该资源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分组汇报时录制的视频文件。二是海外汉学家讲座,即本校及学院邀请海外汉学家举办讲座录制的视频及教师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的其他院校、科研机构等录制的汉学家讲座视频等资料。三是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纪录片等资料,如《从西方到东方》《敦煌》《留美幼童》《地图上的故事》等。
4.3.3思考题集
收集整理教师讲解环节、学生实践环节尤其是集中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详细记录师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形成思考题集。其中典型问题可供以后学生思考与讨论。
4.3.4汉学网站库
目前不少学术机构、高校创办有汉学网站,如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外中国学家数据库”“海外中国学导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网“域外汉学”栏目、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汉学网、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海外汉学中心、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台湾汉学研究中心等。这些汉学网站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借助这些网站,师生可以迅速、及时地了解国外汉学新发展、新趋势。
5.结语
在没有相关专业教材的条件下,建设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海外汉学研究”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是开展该课程的有效措施。同时,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为将来该专业教材的编撰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任大援.编后记:海外汉学研究者需具备“兼擅”素养[J].国际汉学,2019(1).
[2]刘跃进.“海外汉学研究”和《图说汉学史》指谬——兼谈海外汉学史的写作原则[J].中国图书评论,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