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挑战。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刚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18个月下滑,全年销量降幅为8.2%,不少汽车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发展承受巨大压力。进入2020年短暂的元月,很多企业刚刚完成过去一年的总结和盘整,部署新一年的计划,即将进入春节假期短暂休整,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然而,汽车及相关企业的参战表现,让我们感受到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一季度车市会受到一定冲击,但我们应该相信汽车行业不断练就的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给汽车行业经营带来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放眼长期和宏观层面,困难是暂时的,过度恐慌和盲目乐观都不可取,在顽强抗击疫情的同时,保持企业战略定力,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汽车行业已经行动起来。我们对汽车市场的明天,依然充满信心。”
当前疫情对中国车企特别是其中的自主品牌可谓雪上加霜。近年来,在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特别在乘用车领域,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19 年已降至39.2%,再度减少2.9 个百分点。而且,当前主流中国品牌车企一方面面临升级转型的挑战,另一方面,多家企业正处在全球化战略的进程中,已经或者正在建立全球设计、研发、生产及供应链和营销体系,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构成复杂,突发疫情的来袭,使得中国品牌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毫无疑问,压力更大。
然而,我们看到,这场防疫阻击战中,中国主流汽车集团没有因为困难更大而缺席,他们不仅勇于担当,更善于承担,高效务实、倾力投入。他们创造性地将全球体系变成了全球采购紧缺物资、支援国内的渠道;全国经销商网络变成了支援各地、互通有无的据点;出行公司变成了一线防疫人员的接送车队;通过企业固有的严密组织管理体系,努力管好数十万人“不添乱”,紧急有效地调动所需人手参加生产或服务。主流中国品牌汽车集团强大的管理、组织和布局等实力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发挥了许多产业无法替代、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更彰显了民族品牌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中国品牌汽车的家国情怀和强大生命力,这是汽车强国的希望与未来。
风口挣扎,刀尖行走,突如其来的疫情对这些艰难成长中的新创车企不啻开年重创。造车新势力这个搅动传统汽车产业的群体正经历大浪淘沙,即便是前几家实现量产的企业,也在2019 年遇到了资金、信任等多重危机,险象环生,销量多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正全力以赴希望闯过生死劫。然而,一些造车新势力仍然从本就紧张的资金链上挤出一部分“续命钱”捐赠防控一线,并将创业团队的激情投入到驰援一线的战“疫”中。
特别是四家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威马、小鹏、合众,他们不仅是新创车企2019 年中整车交付量的前四位,更是本次抗“疫”大军中驰援行动的先行者,汽车企业中的“少年天团”,产业新四化浪潮中的急先锋。众所周知,他们也是在当前复杂产业环境中面临重重挑战、生存与发展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在这一特殊时期,这四家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毫不犹豫地躬身入战局,成为汽车行业战“疫”大军中备受瞩目、也足够令人尊敬的全新样本。
全民战“疫”,少年亦参军。这些新创车企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前途也未可知,却在参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表现出了他们特有的智与力。比如,相比多数传统车企,他们更懂用户,擅长以用户思维关爱用户、与用户联动,像友人一样急其所需,记录、支持其义举,在这一特殊时期为用户提供的不仅是各项有温度的服务,更有心理关爱,彼此互相成就。他们的机制和管理更灵活,更擅长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有效组织起在疫情时期的工作,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给员工更多空间、更多人性关怀,也为用户服务提供更多渠道;他们更勇于尝试新的销售模式,方便用户在这一特殊时期看车购车的同时,也支持了自己的销售工作;他们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更能互相扶助,互相体谅,共渡难关,有助于疫情之后的正常运转。互相保全,对整个社会也是很大的贡献。
虽然前路未明,困难重重,但这群少年天团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各种创造性的举措一定会留存下来,成为整个行业甚至全社会的宝贵经验与财富,这些更是当前在用户时代,他们强大生命力的最佳体现。
当前,全球车市寒冬,四化转型巨痛。大象转身难轻盈,众家跨国车企近年来也亲历变革之痛。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多个外资品牌必争之地,既是销量与利润的主战场,更是他们在新四化趋势中转型的先导阵地。
然而,这场开年大“疫”影响的不止是中国,全球各地也已开始承受这场突发疫情带来的冲击,并更深刻地领悟中国的重要。为打赢这场特殊的“人民战争”,全民皆战,不分中外。中国汽车企业严防严控,群策群力,奋起驰援,外资品牌也拒作“壁上观”,主流跨国车企几乎全部加入抗“疫”行动。他们曾经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过宝贵的经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有着亮眼的业绩表现,他们都拥有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与中国车企既是商业合作伙伴,又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更是此次抗“疫”战场中的友军。
得道多助,饮水思源。此次突发疫情,多家外资品牌克服地域、时差、层级多、决策流程长等问题,快速反应、迅速行动,捐资捐物,关爱员工,体谅伙伴,应势变通,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中国及中国市场的珍惜与重视,责任与信心。
从他们正在落实一系列积极、务实、有温度的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点非常值得国内汽车企业学习的东西:一是身为跨国车企的眼界和格局。他们以更高更宽的视野充分理解中国汽车产业、中国市场在全球产业链和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深刻意识到其中的影响与后果,并尽早考虑应对;二是应对充满不确定性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所谓船大调头难,多个主流品牌在抗击疫情中针对员工、用户、各类合作伙伴政策的快速调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向科技企业、向用户企业转型的深度与速度;三是他们在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有战略高度、有长远计划和切实方案的做法。相比国内车企,多数主流外资品牌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有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和经验,在此次应对突发疫情中充分表现了出来,他们不仅考虑立竿见影的捐款捐物,更意识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公益资源、与自身的社会责任项目相结合,以应对长远影响。并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维护、巩固与用户、经销商、合作伙伴的复杂利益关系,又借助这些网络把社会公益经营得更好。
在中国,为中国!主流外资汽车品牌已经与中国市场、中国合作伙伴、中国用户等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情感与利益共同体,他们在中国抗“疫”大战中倾力倾情的投入,值得点赞。
受新冠肺炎影响,全球汽车供应链开始依次承受多米诺骨牌效应。人员隔离,物流不畅,生产停滞,很多车企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复工日期一推再推。交付不确定,订单不确定,资金不确定……在巨大的不确定环境中,相比大型汽车集团,很多汽车零部件及关联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弱一些,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即刻陷入生存困境。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承受从上游车企传导过来的降本压力,还有全行业竞争加剧、大浪淘沙、转型升级的压力。
这些企业虽然多数没有整车企业规模庞大,但他们是筑起中国汽车产业链长城的奠基“砖瓦”、“螺丝钉”,汽车技术的前沿阵地,整车企业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更是此次战“疫”重要协作者,他们前赴后继投入这场抗“疫”行动中,竭智尽力,各展所长。我们从中看到了许多企业更敏锐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仅自我严管,强化防控,更坚定地开展自我救赎,注重主观努力,以尽可能对冲大环境的不确定性。
自利以利人,自安以安人。汽车零部件及关联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充分调动自身技术、工艺、工程等方面的优势,在参与驰援行动中有效帮助各方力量排除故障、加速生产、打通通道、提高效率,甚至参与到社会管理、防控的方方面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都是我们战“疫”必胜的底气。零部件强则汽车强,产业有此基石,由大到强可期。
车企战“疫”系列在本期之后将暂告一段落,而汽车行业的积极行动还在接力,不少企业还再增加捐款捐物,有的甚至开始转产口罩、消毒液等紧缺物资。这场防“疫”阻击战中的事件、案例以及经验难以尽数,有待我们继续记录和分享。正是因为有这些企业、人和事一直在传递“正能量”,使我们还愿意相信,永远有很多束光,照亮着我们的世界。
中国汽车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