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审计工作的新常态,践行审计监督新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湖北省审计厅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长江大保护等重大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跟踪审计,促进了重大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湖北省审计厅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转变思想观念,转换思维方式,全面提升对政策跟踪审计的认识,坚决扛起政策跟踪审计政治责任。
(一)树牢新理念,高站位谋划政策跟踪审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国内外复杂形势,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要求,并通过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出来,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全面贯彻落实。因此,我厅党组立足审计机关不仅是职能机关,更是政治机关的最新定位,多次强调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审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始终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全厅审计人员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提建议,真正发挥好预防免疫、预警揭露、制度防范的职能,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重大政策落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把握新使命,深层次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我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服务省域治理。在开展政策跟踪审计中,如实揭示和反映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政策落实的制度规定,特别是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资金整合、不利于风险防范、不利于政策落实的制度规定,以及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出现的政策措施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注重把揭示微观问题与服务宏观决策结合起来,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夯实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健全激励干事创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积极推动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作用。
(三)承担新责任,全方位推进政策跟踪审计。当前,我省正面临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实施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如何推进当前形势下的政策跟踪审计?我厅首先对经济社会发展新环境进行了辩证分析。从宏观层面看,党中央为加快湖北疫后重建,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湖北恢复发展的政策;从期望值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一直在推进、制度在完善,但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从执行力看,一些地方、部门贯彻落实政策的力度还有限,制度上还不够完善,落实的方式、内容、措施等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我厅着力通过审计监督,揭示突出问题、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及时发现政策“梗阻”,推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老百姓真正从中受益。
湖北省审计厅主动适应国家审计业务新常态,坚持以政策为主线、创新为动力、技术为支撑,深入探索穿透式审计模式,将政策跟踪审计全要素、全过程、全领域穿透于审计工作,有效促进了中央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更加到位、揭示问题更加深入、审计整改更加及时、成果应用更加充分。
(一)突出审计重点,跟踪政策热点。选准政策主题是政策跟踪审计的首要因素。我厅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科学精准选题,找准审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一是不折不扣落实规定动作。立项时首先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需要、人大的监督需要和审计署的工作部署,优先落实法定项目和署定项目。三年来扎实完成署定疫情防控和企业复产审计、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情况审计、扶贫审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审计等政策跟踪审计任务15项。二是围绕湖北高质量发展自选项目。每年制订计划前,准确摸清人力资源和审计对象“两个家底”,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三个报告”精神,聚焦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科学谋划政策跟踪审计目标。三年来结合省情开展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政策落实审计、减税降费审计等12项。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挖掘审计项目。密切关注近阶段政策项目和公共治理中的薄弱环节、社会热点难点,利用国家审计专业敏感度,审视分析审计存量信息,挖掘有价值的政策主题。如:2018年将20个市县四大补短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列入审计计划,组织120人开展审计,取得重大成效,省政府根据审计情况专门召开推进会议,全省展开整改督查。
(二)主动容错纠错,营造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深入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审计容错纠错的实施意见》,具体明确了审计应当包容审慎的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重大产业和国企发展、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民生利益保障等六个方面20条情形,从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决策部署、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处置维稳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突发事件或执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加以区分;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三个方面建立运用容错纠错机制,把“十必须十不准”作为政策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明确容错纠错适用情形、工作程序和结果运用,切实为担当负责的干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更高层次上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三)督促问题整改,促进宏观管理。我厅在深入揭示反映政策执行不到位、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等突出问题的蔓延程度或存在的广度中,从一个单位跟踪到整个领域,从单个现象发现普遍问题,达到发现一个问题、规范整个行业的目标。一方面,立足审计整改不放松。通过列出清单明确改、上门核查督促改、现场抽查推动改,着力推动各地、各部门立查立改,促进重大政策落地生根。在2018年政策跟踪审计中,共审计各类项目3522个,累计抽查相关单位3057个,反映问题21类。近三年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均超过90%,去年达到95.69%,每年审计工作报告得到省人大充分肯定,整改报告高票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满意度测评。另一方面,立足完善管理促长效。督促各地各部门以审计查出的问题为导向,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以审促改、以改促建,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做到既“治已病”,又“防未病”。
(四)强化原因分析,促进政策完善。加强对审计的综合分析研究是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之关键。我厅从检查政策实施情况、揭露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入手,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体制、机制、制度及政策措施层面整理分析研究本质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形成一批情况准、分析透、建议实的信息精品。仅2019年,省厅上报省委、省政府各类材料80多份,批示采用174篇(次),省领导基本上每份都批,且批示的层次高、数量多、力度大。三年里,全省上报审计信息、报告等各类材料被批示采用28825篇(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促进政策的落实和完善。2017年,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推动“三农”发展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化,开展审计调研和监督,形成《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影响及对策》调研报告,省领导作出批示,省有关部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各市县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建立完善统筹整合项目库,科学制订资金分配方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注重成果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我厅始终抓住影响湖北改革发展的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使用绩效开展政策跟踪审计,为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书写审计答卷。在扶贫审计中,2016年以来,全省审计系统2500多人组成422个审计组,连续对97个县(市、区)开展全覆盖扶贫审计,累计抽查扶贫资金643.63亿元、扶贫项目3.52万个,审计人员足迹遍及全省4821个贫困村,促进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2019年全省贫困发生率降至0.14%,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稳增长”审计中,助力“六稳”政策落实,重点关注减税降费和降低企业成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国有企业管理和绩效、民营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推进实施等,着力打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去年通过审计,拖欠零申报的市县由50个迅速减少到7个,我省清欠还款进度受到国务院表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全省收回以前年度财政存量资金42.2亿元;财税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实体经济和个人负担500亿元。在民生审计中,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关注乡村振兴、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开展民生资金大数据审计,查出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跑冒滴漏等违纪违规问题金额16.94亿元。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将推进长江大保护、促进绿色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审计工作中,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省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我厅认清新定位、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明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政策跟踪审计三大主要任务,更好发挥审计“助推器”作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聚焦审计重点。一是紧扣省委、省政府《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两新一重”、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前谋划2021年跟踪审计工作,做到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助力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二是聚焦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政策落实,关注新增财政资金、减税降费政策、改善营商环境、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相关政策措施有序推进,把市场活力真正激发出来,助力疫后重振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是聚焦民生保障,关注农村“厕所革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以及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实,助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困难、最现实的问题,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民生改善的红利。
(二)进一步注重方法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方法路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加强审计成果共享,提升审计质效。一是深入推进审计项目统筹。牢固树立“融合式”审计理念,结合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相关工作安排,将政策跟踪审计与财政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各类专项资金审计进行深度融合,实行“1+N”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二是深入推进审计内容统筹。将“放管服”改革、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出借、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等政策跟踪审计内容充分嵌入各审计项目,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三是深入推进审计资源统筹。进一步完善全省审计“一盘棋”格局,打破层级、地域、专业界限,统筹上下级审计机关力量,采取“大兵团”“多兵种”作战、“1+N”“上审下”“联合审”等方式,增强审计协同性。
(三)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素质。深化政策跟踪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审计队伍建设是关键。我厅始终注重加强审计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建设。着力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审代训、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探索运用案例教学、业务研讨等形式,全面提升审计人员准确把握政策目标内容、客观评价政策落实情况、分析落实不到位的深层次原因、准确界定相关责任、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政策跟踪审计的需要。着力提升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能力。充分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健全完善政策审计数据应用机制,探索多个行业之间的数据关联和相互印证关系,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分析,提高“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水平,提升政策跟踪审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