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瑜昳,杨德辉,易定锋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长沙 410003)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达23.2%。高血压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加上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健康状况和高钠、超重、吸烟等生活方式,使得血压的调节失代偿造成的[1]。众所周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在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结合以介导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结合以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缬沙坦和阿利沙坦酯是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I)拮抗剂,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收缩血管及醛固酮释放的作用,从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2-3]。当AT1受到拮抗,反馈引起血浆中肾素水平升高,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激活AT2受体,使血管舒张,减轻心脏后负荷,达到心血管保护作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清尿酸水平被认为对高血压的发展具有因果作用,血清尿酸每增加1个标准差,收缩压上升0.444mmHg,舒张压上升0.353mmHg[4],因此,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可以预防高血压的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缬沙坦和阿利沙坦酯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纳入标准:所有高血压患者都符合 2018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在空腹状态下,男性血清尿酸≥420μmol/L,女性血清尿酸≥360μmol/L。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痛风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缬沙坦组和阿利沙坦酯组,每组30例。缬沙坦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6.5±7.5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6.1±3.6年。阿利沙坦酯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7±7.3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0±3.2年。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公司)80mg 口服 1/日,阿利沙坦酯组予以阿利沙坦酯(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240mg 口服 1/日,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高岩温条件下支护结构的温度分布经历了支护结构施工温度急升期、养护期温度缓降期和运行突降期等3个阶段。在支护结构喷层施工前,环境温度及洞壁温度主要受初始岩温影响,通风后温度降低幅度较大,可较快形成调热圈;在喷层施工后,围岩会出现一定程度温升,喷层与围岩交界面出现热量聚集,可采取降低支护结构的降温路径、提高支护结构导热系数及加大通风等施工措施;在运行期过水时期,过水使得支护结构表面温度发生突降,时间主要集中在24 h内,围岩体内部也将形成一定范围的低温圈,对支护结构产生应力冲击。
尿酸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环境中作用不同,尿酸在细胞外液中起着抗氧化的作用,但一旦进入细胞内,便会发挥促氧化作用,干扰自由基的产生[9],尿酸对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产生直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吸收血清中的尿酸后会导致细胞增殖及继发性动脉硬化,从而损害阻力血管的顺应性和利尿作用和影响一氧化氮的合成及释放,一氧化氮作为血管舒张因子,其生成减少进一步引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障碍,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另外尿酸也可以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诱导急性血管收缩,且进一步升高血压[10-11]。
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土地、矿产、测绘、海洋、林业等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迁和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举措、科技成果、重大事件、先进事迹,厅党组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部署开展“庆祝开放40周年”大事件评选活动。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全自然资源系统上下踊跃参与,共收到300余件史料。经过多次评审、投票、修改整理和专家的终评,12月12日最终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40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形态,不仅以重要的人文景观,起着协调环境、发挥公共空间亲和力和审美趣味提升的作用,还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提醒大众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正常而和谐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当然,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和技术,在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方面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但是,艺术在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人与自然的新关系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艺术家在开放的、较大空间区域里,通过对空间的重新构架、特殊材质运用、造型与色彩的奇妙组合、AR HR等新媒体的应用,等一系列艺术创作手段,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公共艺术作品,警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时,两组治疗前对比、治疗后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缬沙坦组治疗前后对比,阿利沙坦酯组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mmHg)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如果长期保持在较高的状态,可引起脑、心、肾等器官功能和器质性的损害。高血压状态可以引起导致血管硬化,血管弹性下降,强度降低,血管壁层次结构消失,从而导致脑卒中事件。高血压状态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壁损伤,从而导致冠心病事件。血压升高引起肾脏组织微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肾脏小血管狭窄、纤维化,使肾小球滤过尿酸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微血管病变可引起组织缺氧,导致乳酸堆积,而乳酸和尿酸的排泄呈竞争性抑制,因此也会导致尿酸排泄障碍,引起高尿酸血症[7-8]。嘌呤类物质在人体的最终代谢产物为尿酸,主要经肾脏排出体外,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尿酸排泄障碍,另一个则是食物被人体吸收后有大量嘌呤类物质,尿酸生成增加。因此,在本试验中要求采血测量血清尿酸水平前禁止高嘌呤饮食3天,排除高嘌呤饮食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可能。
1.2.3 测量血清尿酸水平采血前3天禁止高嘌呤饮食,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阿利沙坦酯组和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阿利沙坦酯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缬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2.2 测血压患者休息10min后,用袖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
2.1.5 学生安全和纪律状况总体良好,但安全隐患也应重视 由于学校层面及工程学院对学生管理较细致、要求较严格,对外出组织活动有限制,总体上,学生的安全状况和纪律状况良好。然而,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也不能忽视,如娱乐场所、交通、食品安全等。部分学生在课余偶尔参与打麻将、玩扑克牌等娱乐,有三成学生在此娱乐中有一定的经济刺激行为,需要加强思想教育。学生宿舍无门禁带来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对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安全教育,同时也应积极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学生的合理生活需求,治标更应治本。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联系,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子,所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对于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心血管病具有重大意义[12]。目前可以降低血尿酸的降压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有研究显示,缬沙坦和氯沙坦能够抑制近端肾小管刷状缘细胞上的尿酸阴离子转运体:新型尿酸转运蛋白1(URAT1),抑制肾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出,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13-14]。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选用ARB类药物是最佳治疗方式,但也要养成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利沙坦酯组血清尿酸低于缬沙坦组。本研究调查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缬沙坦和阿利沙坦酯对降低血压和降低尿酸的作用,结果表明阿利沙坦酯具有与缬沙坦一样有效的降低血压的作用。此外,经过8周的干预后,阿利沙坦酯组与缬沙坦组相比尿酸水平得到了明显的下降。服用一种药物获得两种效果,避免使用降尿酸药物,从而避免使用降尿酸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阿利沙坦酯是在我国开发的新型选择性非肽ARB。与缬沙坦不同的是,阿利沙坦酯可以被酯酶水解,并在胃肠道吸收后直接转化为活性物质EXP3174[15],EXP3174是氯沙坦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氯沙坦经肝脏CYP450途径代谢产生EXP3174和7种以上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而阿利沙坦酯不需要通过CYP450酶系进行催化,在胃肠道便可吸收,因此具有肝脏和肾脏保护作用,对于肝肾功能受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不经肝脏CYP450途径代谢可降低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所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上述结果表明,阿利沙坦酯与缬沙坦相比降尿酸效果更好,阿利沙坦酯降尿酸的机制可能与EXP3174抑制尿酸阴离子转运体URAT1和尿酸盐转运子4(OAT4)有关,从而抑制肾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因此,阿利沙坦酯与缬沙坦相比,不仅能降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本研究仅探讨了阿利沙坦酯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低血清尿酸的效果,且样本量小,阿利沙坦酯对于重度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效果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