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超 熊健 文文 李志浩 佘远举
(荆州市中心医院,湖北 荆州 434020)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患者发病时常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凸症、腰椎滑脱症等,一般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较差,首选外科手术治疗〔1,2〕。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速,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数量急剧上升,且腰椎退行性疾病容易并发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预后造成严重影响〔3〕。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多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手术,但是该种手术存在术后恢复慢、手术创伤大、容易并发术后感染等弊端,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4〕。微创手术在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下应用范围不断增加,且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治疗得到重视〔5〕,本研究探讨微创及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手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术后感染情况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手术,观察组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手术。对照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35~67〔平均(46.97±10.32)〕岁,病程1~7〔平均(3.26±0.24)〕年;观察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33~68〔平均(46.13±9.16)〕岁,病程1~8〔平均(3.42±0.31)〕年。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6〕并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②临床表现为下肢或臀部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④均为单节段病变;⑤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脏、肾脏功能损伤或者相关免疫系统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③患者心肺功能较差,不能接受手术。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①对照组:行静脉复合麻醉剂气管插管,患者取俯卧位并保持腹部悬空。在病变椎体阶段取约6 cm的纵行切口,切开筋膜后剥离双侧椎旁肌,充分暴露术野;使用C型臂引导并植入4枚螺钉切除椎间盘髓核及软骨终板,并以骨颗粒为植骨材料植入椎间隙。安放钛合金连接棒并行常规固定加压,冲洗消毒后放置硅胶引流管,常规缝合切口。②观察组:沿患者上下椎弓根外边缘做3 cm纵向切口,切开筋膜后分离多裂肌,将导针置入关节突关节处并沿导针扩张套筒,安放通道系统。使用C型臂透视后确定手术节段无异常,切除下位椎体上关节突上半部分及上位椎体下关节突部位,充分显露椎间盘。减压神经根后切除椎间盘组织,使用骨颗粒作为植骨材料并植入椎间隙。将穿刺针钻入椎体三分之二部位。逐级置入扩张器后安装螺钉延长杆上的螺钉,并以同样的方法置入另一枚螺钉,两螺钉合并后连接置棒器,经C型臂确定固定物安装良好后锁紧钉棒系统。仔细冲洗切口止血,放置硅胶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1.2.2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指标: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②血清指标检测: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5 ml行常规离心操作,离心时间为15 min,离心速度为2 000 r/min,离心操作完成后取上层清液备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上海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③腰椎恢复情况评价及感染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7〕对患者腰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根据Bridwell分级标准〔8〕进行评分,共45分,分数越高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统计两组术后发生感染的情况,并对比术后感染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血清IL-6、IL-10、CK、TNF-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IL-6、IL-10、CK、TNF-α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腰椎ODI评分及感染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ODI评分及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腰椎ODI评分及感染情况比较
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统计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超过80%患有腰椎退行性疾病,但是由于多数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较轻或不明显,病情容易进一步发展〔9,10〕。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发展,且负重、年龄等因素导致腰椎退行性疾病逐渐成为骨科临床医师治疗的主要疾病。王升昇等〔11〕认为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重叠的临床表现,因此容易造成误诊。临床上对于症状及病情较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采用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一般只能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保守治疗效果不良、有严重神经系统损伤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常推荐外科手术治疗,最为常见的是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手术〔12,13〕。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手术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微创腰椎退行性疾病外科手术〔1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会有所减少,但是手术时间会有所增加,但是本次研究中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由于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疼痛程度感觉较低,康复较快,住院时间明显减少〔15,16〕。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血清IL-6、IL-10、CK、TNF-α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手术创伤会导致机体出现创伤应激反应,体内炎症反应较为剧烈,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明显升高,但是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手术切口较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影响较小〔17,18〕。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个月ODI评分及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开放手术切口较大、手术切口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因此患者术后容易产生剧烈的炎症反应,患者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