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街的变迁

2020-03-26 09:17本刊通讯员郭明金
电脑迷 2020年1期
关键词:下田山里人种地

本刊通讯员 郭明金

村街是新名词。的的确确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顾名思义,村街,水墨画中乡间野地里的小街。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房子,也没有街,只是一条乡村公路,一条穿村而过的黄泥土路,用石头子铺的路,后来变成了以路当市、无遮无挡的临时街道。后来,随改革的推进深入,路的两边陆陆续续修起了清一色的青瓦房。这些建筑,大多为土坯结构、木结构,砖的结构很少,几年一个时期,一个时期一个样,详细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如果要拍一部上世纪80年代乡村生活题材的影视剧,这里当是最好的外景地。山区或丘陵山区村小,街也小。就那么几间或十几间房,从南到北,要不了一袋烟工夫全街就浏览完毕。

村街上的人都很憨厚纯朴,都是几十年的乡里乡亲。相互不光认识,而且大都是种地为生的农民。平时下田种地,闲时街上摆摊做点小买卖。此外,吃过晚饭闲来无事,他们特喜欢三五成群聚拢来,谈国事,摆家事,侃小街上发生的稀奇事。兴致来了,还喜欢吼几嗓子川音极重的《川戏》或《京剧》。

村街是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以前山里人赶场得翻山越岭走十里八里地,很不方便。于是,就产生了村街。村街继承了乡街遗风,以路为市,起初是把墙敲个洞,零零星星,也就那么一家两家,无非是代销店、缝纫店、理发店、修理店一类。后来就不同了,山里的村民也变聪明起来,把自己的住房建在公路边,大张旗鼓挂起牌子,开起了门店。

当然了,山里人最先是男人胆大,推着自行车、挑着担子赶场跑生意做买卖,常年早出晚归。女人胆子小,在家带娃、养鸡鸭、种庄稼。几年后,时光打了个滚,来了个180度转弯。男人叫苦说:“早上迎着月光走,晚上踏着星星归。”大呼小叫喊太累太累。女人也叫苦:“田里地里、屋里屋外一把手,有时忙到后半夜还没忙上一口饭。”也大呼小喊太苦太苦。于是乎,男女换了副肩,男人下田干农活,女人走进了市场做买卖,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店铺。男人搞生产,什么东西好卖就种什么。诸如当地特色农产品,还有山货野味之类,转眼就变成商品,摆上门面,装上货柜,大大推进了村街的发展。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山外的小贩,他们骑着摩托车,驾驶着汽车,来村街收购。公路热闹了,村街沸腾了,基建发展了,泥路变成水泥路、柏油路,城乡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甚至谁也离不开谁。

村街人对生活的要求逐步提高,不光米要白,碗要细,菜要鲜,戏也要看名人演。要求最高,改变最大的是,越来越看重知识文化,看重哪家儿女上了清华、北大。从他们摆家常、谈国事中也能看出,他们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眼光和品位都越来越高。

总之,村街人朴实和气,做生意讲诚信,公平竞争,公平交易。他们挣的是辛苦钱,吃的是安稳饭。他们的梦想是让下一代过上比他们更好、更舒适的生活。

猜你喜欢
下田山里人种地
喜雨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脱贫致富的山里人
山里人的实在
我是山里人
“两会东风劲,大家快下田”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深耕
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