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江
2018年,沾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5.8亿元,人均GDP 为45323 元,按年均汇率计算,约合6849美元;沾益区2019年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10元,同比增长8.6%,增速居全市第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48元,同比增长9.8%;2019年1月到8月,全区“1+4”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基本稳定,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9%,增速预计排名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这表明沾益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发展平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世界银行划分高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标准是人均GNI(即人均国民收入,GNI 是从收入角度衡量经济总量,而GDP 是从生产角度衡量经济总量),根据此标准,沾益区经济水平已经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2018年,沾益区GDP 三次产业结构为20.1∶38.5∶41.4,城市化率为49.79%。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衡量工业化程度(除人均GDP 指标外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和城市化率三个指标)划分标准,沾益区目前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走向工业化成熟期阶段。
从人均GDP看,2017年,沾益区人均GDP为43456.2元,相当于云南省人均GDP(34545元)的125.8%,2018年,沾益区人均GDP 为45323元,为云南省水平(37136.3元)的122.1%,均超过了云南省平均水平;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18年,沾益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12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84元,均高于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8元)、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88元)。
自恢复县制以来,沾益区经济处于较快增长的运行,2010~2018年,沾益区GDP 年均增长10.22%,低于全省0.31个百分点,GDP 增速上下波动如图1所示。这种波动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沾益区经济抗风险的能力不足,这主要是沾益区经济形势受全国煤化工行业价格影响、工业品市场低迷、全国经济行情所致,更本质的原因是沾益区经济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发展单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
图1 2010~2018年全国、云南、沾益GDP 增速对比
近年来,沾益区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大幅提升,2018年,沾益区第三产业比重达41.4%,比2010 年提升了13.4个百分点。从消费领域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10 年的12.8 亿元提高至2018年的35.3亿元,2019年上半年,沾益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沾益区农业、畜牧业仍然呈现“小而散”的格局。沾益区作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但超过70%的生猪出栏量还由散户支撑。 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烟草种植,但从整个国家烟草行业发展来看,烟草行业已然成为夕阳产业。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生产物资价格持续上涨、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诸多因素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逐年下降,对粮食生产、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1.工业规模偏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沾益区是曲靖的县区老工业基地,但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现阶段,沾益区工业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缺大少优,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018年,全区产值超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仅14户,超10 亿元的仅9户,超20亿元的仅1户,超50 亿元的0 户。
2.发展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沾益区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但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有色金属、洗煤、炼焦等传统支柱产业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低、能耗较高和污染严重等问题,缺乏能够体现沾益特色与优势、具有高成长性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工业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工业经济仍处于依靠投资和要素驱动的发展阶段。
3.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
沾益区整个工业结构表现为小而散、集中度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的特点。2018年,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制品、建筑材料等行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达73%以上,其中煤炭行业占比30%,电力占比15.7%,有色金属占比17.6%,建筑材料占比8.7%。相对单一的工业经济结构对工业增加值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深加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型企业
大部分产业层次较低,相当一部分停留在资源开采和产品初级加工,多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不齐,缺乏重大项目的带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能力弱。
1.商业基础薄弱
沾益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历了4 次行政区划的分分合合,带来的是人口的大量流失、商业发展基础被严重削弱,发展区域分散、缺少吸引力,导致人才的匮乏。
2.服务行业竞争力弱
沾益服务行业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分散,专业市场少,缺少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沾益区对人流的吸引力不足,消费者在沾益区的消费意愿和企业在沾益区落地发展的意愿不高,长期形成恶性循环。
3.城镇化水平低
2018年,沾益区的城镇化率为49.79%,还不到全国59.58%的平均水平,城镇化与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相辅相成,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载体,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进程。
4.商业业态散乱
各类商业业态呈现散、小、弱,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且总体分布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缺少专业规划布局,大型重点项目偏少,如大型商场、大型酒店等消费设施,市场体系建设和群众的生活需求存在差距。
对于现阶段的沾益区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沾益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已有改变,但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发生还有待继续深化改革。当前新经济正在孕育成长,但由于体量较小,新旧动力转换还难以平衡;消费升级困难,金融支撑力提高有限,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对此,必须充分发挥枢纽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尽快使枢纽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成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地发展。
经济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决定着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和发展成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人才争夺战”中的竞争力。在工业化进程后期,从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另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加明显的阵痛期,因此各级领导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要自觉成为绿色生态发展的引领者和倡导者,全体市场主体要自觉成为绿色生态发展的践行者,社会公众要自觉成为绿色生态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地区“菜篮子”“米袋子”市场稳定,也是农村居民安居乐业、增收的基础。沾益区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有着较强的基础优势,要紧紧围绕把沾益建设成为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定位,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并努力提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坚持标准化生产,发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坚持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坚持规模化发展,提高规模效益;坚持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完善流通体系和电商化经营结合,避免农民各自闯市场局面,实现农产品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2018年,沾益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8%,工业仍然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要紧紧围绕把沾益建设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铝型材产业链、生态农产品深加工等目标定位,加快沾益工业创新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新型生态工业,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走向循环经济,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严格产业发展导向,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体育健康产品制造业及中药材深加工等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质量效益高的企业,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生态工业对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要进一步充分利用沾益交通枢纽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引进新型、现代化服务产业,引入流动人口,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以电商产业为支撑,促进物流业持续较快发展,发挥电商平台、物流业对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工农业产品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信息产业和各类休闲娱乐观光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绿色农业和现代工业提供支撑;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休闲养生产业;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休闲娱乐产业和居民服务业。
从沾益创新发展情况看,沾益缺少高层次人才和创业精英。因此,要充分利用沾益人力资源,鼓励外出人才回乡创业;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资源,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培养创业创新人才,为沾益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快实现创新发展步伐;沾益区要按照“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要求,完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沾益创业发展和生活,带动更多的技术、资金要素流向沾益,助推沾益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