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恒
20 世纪20 年代末至30 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成立不久便开始对烟草业课以值百抽五十的重税,又时值百年不遇的大萧条,导致银价暴跌,通货紧缩,百业凋敝,卷烟业更是遭受重创。作为民族卷烟工业的代表,简氏家族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也难免遇到考验,此时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境也成了企业家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充分利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史料,对不同时期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进行研究,并引入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加深对近代民族企业危机生存模式的整体认知。本文关注点有二:一是危机时期简氏兄弟企业家精神的嬗替,二是企业家精神对南洋公司在危机中的生存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强调风险,另一类则强调创新。坎蒂隆(1800)认为在被雇佣人员和企业家当中,企业家获得不固定且不确定收益。奈特(1921)进一步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认为“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是不可度量的,企业家是承担不确定性的决策者。而企业家精神是在不可靠的情况中,以最能动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开辟道路的创造精神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熊彼特(1912)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经济首创精神,即创新精神,企业家的职责,就是通过创新,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进行新的组合。对于中国近代企业家精神的论述中,张仲礼(1983)把19世纪在外商企业工作的买办看作是“卓越的熊彼特式企业家”,认为近代民族企业的发生和早期发展中有“典型的熊彼特式企业家精神”。
在大萧条的相关研究中,Shiroyama(2010)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认为大萧条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巨大,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Wright(2005)指出,中国在1930 年代的衰退与大萧条并无直接关系,内外战事和长江水患是这次衰退的主要诱因;Young(1981)重点探讨了中国的银本位货币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认为中国的大萧条开始于1931~1932年的冬春之交,在此之前中国物价处于上涨的趋势,随着1932 年开始的银价上升,中国才陷入了经济大萧条。
南洋企业的相关研究中,方宪堂(1988)认为南洋在吸收了西方先进经营思想的同时,根据本国、本公司情况,摸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使之能与英美烟展开竞争;张国超(2006)从文化影响方面分析了简氏企业家精神的形成过程,认为南洋精神有善于创新、勇于竞争、民族主义等特质,1923年简照南去世后,南洋精神逐渐消隐。皇甫秋实(2012)通过对1927~1937年卷烟业的分析,指出南洋衰落主要源于烟税加重、政府管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高家龙(2001)引用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分析了简照南的企业家精神,认为他是中国各类工业中最具创造性的企业家之一,创新精神也是南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总体来说,学界对大萧条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宏观视角,分析大萧条对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对特定行业,甚至某个企业的影响尚缺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简氏企业家精神的动态分析也需要挖掘。本文将以大萧条为背景,研究南洋公司的企业家精神的演化。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在南洋公司的成长时期,简氏的开拓精神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而在大萧条时期,南洋公司营业环境恶化,可谓内外交困,简氏的经营理念不得不从偏好风险的扩张主导型转变为不再激进的创新主导型。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企业有效应对危机的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具有风险偏好性和不确定性。本文认为,在不确定性下,企业的对外扩张程度是界定企业家是否具有开拓精神的主要因素。在大萧条波及中国之前,正值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逐步达到顶峰并开始由盛转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生产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张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调。简氏兄弟的开拓精神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扩张
简氏兄弟的南洋企业从1915年开始,营业有了快速发展,利润额高,为南洋后来的资本扩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18年间,改为有限公司并注册立案,为扩大招股做准备;1919年简氏兄弟借招收散股“增厚资力”,以满足公司本身发展和扩张的需要。通过此次改组简氏兄弟共招收资本1500 万元(其中简氏所占股份为60.60%),为此后十多年间南洋公司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经营范围扩张
经营扩张是资本扩张的产物。有了充足的资本后,简氏选择了扩张经营范围,其经营范围从传统的烟草业拓展到诸如印刷业(自办印刷厂、投资香港永发印务公司)、造纸业(投资宝兴锡纸厂)等。不仅在简氏南洋公司,企业集团分散经营的模式在其他近代家族企业中也被广泛采用,例如大隆严氏的“棉铁联营”、永安郭氏投资纱厂、张謇创办大生企业系统等,这些不同行业的子公司互为挹注,不仅为企业开拓了扩张路径,也增强了企业在危机中抵抗风险的能力。
3.经营规模扩张
在完成扩大改组后,简氏南洋公司的经营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简氏除了决定对上海厂、香港厂两家原有工厂扩建外,还在汉口、上海浦东两地增设新厂,企业的固定资产从1920 年的422.6万元骤升至1928年的1329.3万元。此外简氏还在山东、河南两地分别设立坊子收烟厂和许昌收烟厂,解决了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南洋企业的衰退时期适逢大萧条席卷世界,企业内外交困,南洋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详见表1。究其原因,应有如下几点:银价下跌导致的烟业进口费用增加;烟税的增加侵蚀了企业利润;自然灾害频发;从美国进口的大量烟叶损耗严重;时局不稳,战事频发阻碍货币和货物的流通;简照南去世对南洋企业内部稳定的影响。
表1南洋公司部分财务指标的变化 单位:千元
当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不再适合企业进行大幅度的规模扩张时,追求内生性的增长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创新这一要素就是解决企业内生性增长问题的关键所在。近代企业的创新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息息相关,包括简氏在内的近代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生产技术方面,在产品营销、企业制度方面也有所体现。
1.技术创新
1925年之前,南洋的卷烟机以美式和日式为主,其中美式最为昂贵。五卅运动后,南洋公司急于利用国货运动扩大生产,经过机修部工人的改进,将日本式卷烟机按美国式改进,使机车车速提升了50%以上。时至1929年,南洋已将全部卷烟机换成美式。由此可见,南洋生产力的更新换代并没有受到经营环境恶化的影响,在具有代表性的1927 ~1936年,南洋的卷烟机台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66台降为85台,但是机制卷烟的产量却不断上升,从1927年的81563箱上升至1933年的116473箱。其主要原因在于简氏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淘汰陈旧设备,改装、购买高效率的新式卷烟机,提高了工厂产能,是企业抵御危机的有效措施。
2.营销创新
销售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因素,有效的营销策路能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销售成绩。广告作为一种最直接的营销方式,一直以来都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所擅长,企业不仅在经营环境平稳时不吝广告费用的投入,即便是在1927 ~1929年烟税增加、通货紧缩、经营环境急剧恶化之后,南洋公司的广告费开销也是不降反升。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南洋的广告宣传花样频出。1922~1929年南洋曾在沪、粤、港、暹罗等地投资或自办报纸,“以作喉舌”。①1922年8月4日简玉阶致粤局函。
除了增加广告开销外,南洋在营销领域的创新精神还表现在竞销办法的多样性上,如跌价推销、奖励代理、附送赠品、雇佣推销员、借助官府势力等,不一而足。在南洋深陷危机的1934年,由于送赠品、奖品活动的普遍开展,企业的广告费用从上年的25万元提高到33.5万元,增长率达到34%,占销售总费用的10.31%,高于以往任何年度,成为南洋竞销活动的最高峰。
3.制度创新
南洋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分散经营模式。此模式在南洋公司的扩张阶段就已经得到应用,在大萧条波及中国、经济与经营环境恶化之后,简氏更是加快了南洋公司营业范围扩张的步伐,如1932年投资亚东公司,1933年、1936 年分别两次投资康元制罐公司,1935年投资民丰造纸厂等。
总结起来,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具有风险偏好的特性,在外部环境良好时,企业家普遍甘愿承受一定的风险来拓展公司规模,其开拓精神会根据环境的优良程度适时展现;而当外部环境恶化时,企业家出于避险心理会减少扩张,其开拓精神也会有所保留,此时,企业家精神将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创新层面上。
企业技术的创新是以扩大产能、追求内生性增长为目的的,企业家精神改变了生产函数,技术进步也使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上移动。萧条的经济环境要求中国近代企业家们具有更为强烈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成功。首先,为了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企业家们以极高的代价,购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如周学熙的耀华玻璃公司以全部资本的50%购买比利时的佛法玻璃制造专利,使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排挤了洋货,还远销美、日等国。同时,中国企业家也努力开发自己的科学技术。范旭东全力支持侯德榜研究发明“侯氏制碱法”,把制碱法提高到新的水平。一些企业家还投入巨额资金创办科研机构,如卢作孚的西部科学院、张謇的植物园、范旭东的黄海化工研究社等,都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对企业来说,产品流通的最后一环是将其售出,如果销路不畅,企业的产能和产品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前述南洋公司在营销方面的创新就收效显著——新奇的广告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了香烟的销路,使得企业能做到多产多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诸多广告策略中,令南洋获益最多的便是大打“国货”牌。从1915年开始,南洋借国货运动在报纸上宣传“提倡国货,匹夫有责”“要国强须先国富,要国富须先提倡国货”等标语,到10 月时南洋产品已供不应求,以至于改组广州工厂,并在香港创办第二家工厂。公司在1915年的香烟产量达到了9万亿支,是1912年的4倍。
南洋投资多个产业,形成企业集团是一种典型的规模经济,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时,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乃至变成负值,此时如果将资金投入规模较小、边际收益上升的企业时,资本效率无疑将更高。同时,多产业投资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也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在危机时期的经营风险。
与南洋相似,郭氏永安企业也曾投资百货、棉纺织、旅店、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当1920 年代花纱危机冲击中国棉纺织业后,永安各联号企业中仅永安纱厂一家受到波及,其他产业未受影响。 更进一步地,当永纱经营环境恶化时,永安各企业集体为永纱注入资金,使永纱不仅克服时艰,还趁机扩张了企业规模。总结起来,以多产业投资为代表的创新型经营模式不仅让企业集团有效地分散风险,还能在困难时期使各联号企业互为挹注,应对危机。
本文以简氏兄弟的南洋公司为中心,讨论了在不同经营环境中企业家精神的嬗替,以及企业家精神对近代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综合上文,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首先,强调风险的拓展精神是当企业的经营环境相对宽松时发挥主要作用的企业家精神,体现在资本扩张、经营范围和规模的扩张上。
其次,当企业的经营环境相对恶劣时,企业家的拓展精神消减,重要性转移到创新精神上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营销创新等方法得以体现,是企业应对危机的稳定器。
最后,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非只能此消彼长,也可以共同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