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2020-03-25 08:56文采飞扬
科教新报 2020年43期
关键词:蛐蛐指向牢记

文采飞扬

曾听闻这样—个故事:蚂蚁在春天和夏天收藏食物,蛐蛐则一直在唱歌跳舞。蚂蚁于是问蛐蛐:“你为什么不储存食物呢?冬天来了怎么办?”蛐蛐回答:“不怕,离冬天还远着呢!”这样的对话日复一日地上演。可冬天说到就到了,蛐蛐没有食物吃,它敲开了蚂蚁家的门,蛐蛐一开口借食物,蚂蚁就说:“不劳动的人是不会有收获的!”接着“嘭”地一声关上了门。结果可想而知。

静思,感触良多。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要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消亡。”马克思的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劳动积累知识。宋庆龄说:“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没有春日的播种,就没有秋季的丰收,这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

劳动彰显气节。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邓稼先二十八年的隐姓埋名,夜以继日地研究核武器,病重期间也坚持工作,为祖国的核武器实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颁奖词云:在核武器事业上,他是一个坚强的开拓者,一个无私的奠基人,一个大写的人。如果你没有健康的身躯,强健的体魄,你就不能劳动了吗?不!学学霍金吧。他一生被囚禁在轮椅之上,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残疾人,没有一味地享受家人的照顾,而是将这三根手指指向了宇宙,指向了太空。

劳动创造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是坚硬的磨刀石,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千万万的科学家经过日积月累的劳动,才使“嫦娥”上了天,“蛟龍”下了海。

劳动是幸福的一把钥匙。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一直以勤劳著称于世,吃立于世界的东方。人勤地不懒,人懒地不勤。就好比你有一块地,你只把种子播种在地里,可在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中,你不去施肥、除草、除虫、浇水,能在该收获的时节粮仓满满的吗?不能!所以,一个人如果成天无所作为,想着天上能够掉馅饼,那么他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意义。少年强,则国强。今日之中华少年,应牢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今日之中华少年,应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日之中华少年,应牢记“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指导老师:橙子老师

猜你喜欢
蛐蛐指向牢记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抓蛐蛐
蛐蛐风
蛐蛐你别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