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现存普遍问题及应对举措探讨
石瑞
池州市贵池区生态环境分局 安徽 池州 247100
摘 要 当下,日渐突出的环境问题致使环保压力有增无减,促使环保工作愈加被各界着重关注。以往的环境管理模式已然难能满足现今环保工作的迫切需要,环境信息化建设已为时代所趋。而受各方因素的协同影响,以致环境信息化建设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诸多大小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稳健向前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对当下环境信息化建设所现存的诸多普遍问题予以了简要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全面探讨了相应的有效应对举措,以期可以为我国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助力前行。
关键词 环境信息化建设;现存普遍问题;应对举措
1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现存普遍问题
1.1 机制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尚未完全形成全面、统一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且尚无规范性的文件及参照标准作为指引。同时,对于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的贯彻落实及管理缺乏监督机制,以致即使有参照标准,也可能存在落实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1.2 统筹协调较为困难
在环境信息化实际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因相关职能部门分工管理的部门化与碎片化,而导致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过于局部化。此外,环境信息化建设与现实状况存在较大差距,且由于传统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模式的过于分散化,使得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统一化、集中化的管理模式。
1.3 信息数据利用率偏低
当前,环境信息化建设多以业务为主线,信息化建设技术框架、体系架构不统一,规划不一致,以致各系统数据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存在一定的“信息孤岛”现象。其次,环境信息数据利用率偏低,且对于环境信息的利用多停留在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以及功能统计方面,而未将数据通过分析转化为对环境管理决策有利的高价值信息,使得环境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1.4 建设应用进程不一致
环保部门各相应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程存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与行政审批业务相关的信息化投入建设时间较早且已成功投入应用,而与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等环保业务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则常因信息量繁杂、工作内容多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程度普遍较为落后。
1.5 信息化人才相较匮乏
环境信息化建设往往需要既能熟悉环境管理工作,又能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管理类人才。然而,纵观当前环境信息化建设队伍现状,多以IT人員为主,其环境管理知识相对匮乏,以致未能形成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此外,由于机构编制、待遇、激励机制的不够完善,使得环境信息化人才引进困难,且人才流失现象极为普遍[1]。
2环境信息化建设现存问题的应对举措
2.1 完善相应机制体系
加强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与悉心指导,建立健全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指导体系,以有效确保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环境信息化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制度体系的严格贯彻落实,并根据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需要,不断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制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以标准规范的制度体系统领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化发展。
2.2 强化统筹协调管理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环保管理方面的优势,牢牢把握环境保护体系改革这一机遇,不断创新与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并建立多元化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实行污染排放的一证式管理,推动已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与新制度体系实现统一与衔接,并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同时,以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为依托,建立统一的排污管理与申报平台、统一的环境信息公开与违法举报平台、统一的环境违法处罚与征信管理平台,以便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权威的环境管理信息库,进而为环境监管各业务系统的统筹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
2.3 提升信息数据利用率
针对现阶段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务须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的环境监督体系、科学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高效的环境风险应对体系,并以各项制度体系为根本要求,建立大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以及生态系统安全监测的突发事件预警应对系统,以有效增强环境保护各项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管理能力,并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细致分析与充分利用,提高从容面对一切突发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其次,充分利用一切环境信息资源,以最大程度实现环境监测、环境评估、评价分析、环境预警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以环境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环境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全面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促使环境信息实现全面共享与互联互通,进而为环境管理信息的全面开放提供支持。
2.4 紧抓相应信息化建设
以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环境卫星遥感系统等各环境管理业务系统与平台为基础,充分应用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对地观测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并结合环保地面常规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日常动态监测等,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同时,建立包含大气、水体、土壤、湿地、草原等多种环境要素的一体化环境监测与信息获取体系,以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信息的收集能力,进而为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质量分析、环境状况评估等各项服务提供支持。
2.5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根据环境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教育培训,如聘请该领域专业学者、专家等开展与环境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培训教育,或通过个人学历提升、单位内部培养等方式,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环境信息化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对该人才队伍环境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培训,加强对环境信息化技术与理念的推广与普及,建立环境信息化技术与知识的考评机制,考核达标者发放上岗证,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持证上岗[2]。
3结束语
“科技改变生活”,全力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对于环保工作成效的显著提升大有裨益,是时下环保事业的切实所需。对此,各地方政企的相应人员务须切实将环境信息化建设“置于心上”、“落于实处”,恪尽己责、协同共创,竭力为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扎实推进贡献己力。
参考文献
[1] 张明.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初探[J].环境与发展,2017,29(8):179,185.
[2] 魏斌,黄明祥.新形势下环境信息化发展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15,7(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