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是党中央深刻研判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精准破解“大而不强”难题的关键一招,为新形势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导。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也明确提出,要聚焦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制定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和“卓越产业链竞赛”,聚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当前,抓住战“疫”复工复产关键阶段的重点任务,尤应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上下功夫,改造提升传统產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业的竞争力。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涵盖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中间品制造、终端产品制造以及流通、消费等环节。产业链包括基础能力、运行模式、控制力和治理能力等,其中,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但产业链控制力不强、关键技术领域制约瓶颈日益凸显,导致江苏制造业附加值不高、在全球价值链上增值能力较弱。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现有国际产业分工体系面临挑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产业链升级、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聚焦省内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合作相促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升江苏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强大的产业基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中高端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基石,也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标志。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核心是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和产品,解决“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下游”的应用难题。
优载体提升创新能力。破解创新载体资源分散、力量单一的难题,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创新链协同,以企业为主导,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模式,组建一批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应用创新为主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载体,强化全行业共性技术供给。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提档升级现有研发机构,建设企业中央研究院等开放、高效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布局一批热处理中心、激光加工中心、模具中心等区域性专业工艺中心,为行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降低企业工艺创新成本。
补短板开展技术攻关。以细分产业链为重点,按照国内空白、具备一定工程化和产业化基础、已替代进口但性能参数有差距等不同程度,分类建立重点产业链技术、装备、关键材料、关键部件、软件等短板技术清单。对近几年可能突破的产品或技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采取“技术悬赏”“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方式,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牵头开展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强与中央项目对接联动,支持江苏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工业强基等工程。
促应用加快基础再造。坚持以应用为牵引,出台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江苏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以庞大的市场需求倒逼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实施重点产业链“一条龙”攻关,引导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组织重大首台(套)装备及关键部件示范应用。支持企业优先搭建一批针对短板材料、短板工艺技术、短板装备的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新技术试验和测试基地,未来新技术试验新场景,以市场应用驱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培育更多世界一流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领军企业和品牌是产业的形象代表,也是构筑产业链良好生态的关键力量。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就是要从全产业链控制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两个方面入手,一手抓产业生态主导型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手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和主导力。
培育生态主导企业。聚焦产业链主导企业,实施百企引航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制和标准赶超,加强跨界协同、聚焦多元化需求,培育形成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以及世界一流的“链主”式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主的研究机构,加强未来技术储备,形成核心技术持续领先优势。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世界“隐形冠军”企业为标杆,实施“千企升级”和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引导和支持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做精做专做优产业链关键环节零部件产品,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和产品竞争优势,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涵养卓越工业文化。卓越工业精神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弘扬优秀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表彰激励优秀企业家的突出贡献,讲好“江苏制造”故事,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把企业家这一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优化产业链运行模式、提升产业链治理能力,是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促进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必须加强联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内外协同、要素协同,创新联动协同模式,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江苏新型产业“航空母舰”。
创新融通协同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探索协同攻关新模式。鼓励产业链核心企业搭建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圈,推广基于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数据驱动、产业生态等融通发展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内外协同模式。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促进,围绕“核心技术、关键资源、知名品牌”等领域,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并购重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以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化创新合作,在创新资源富集区布局海外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共同体。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专业化、高水平、影响力大的产业合作平台为依托,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聚焦产业创新需求,加强创新资源汇聚和技术交流,推动我省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提升。
创新两业协同模式。促进产业链上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广个性化定制、项目集成总承包、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在线运维、融资租赁等服务制造新模式,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提升制造企业价值链控制力。围绕工程机械、高端装备、新型医疗器械、高端纺织及日用消费品等重点领域,实施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工业设计研究院,支持知名工业设计企业落户集群、入驻园区,引导企业强化创新设计意识,引领技术与产品创新,提升产品文化价值。
(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