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琥 刘恋
2月2日清晨,巴南区圣灯山镇圣灯山村,薄雾氤氲。
“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是圣灯山村的共产党员志愿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大家要做到勤洗手,出门戴口罩……”从村喇叭里传出的声音打破了大山的沉寂,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注入了力量。
伴随着阵阵喇叭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一行人胸别闪亮的党徽,手臂上戴着鲜红的志愿者袖章,背着装满宣传资料的背篼,挨家挨户走访村民。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党员队伍,村民们亲切地称其为“背篼宣传队”。
圣燈山村,辖22个合作社,是圣灯山镇村域面积最大的村。村民居住分散,从一个合作社到另一个合作社通常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再加上居住在村里的老年人较多,出行不便,不会上网,如何把政策和知识及时送上门,成了圣灯山村的一道难题。
作为一名老党员,今年已经65岁的村民谢志耕心中始终记挂着这件大事。为了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他经常坐在自家院子思考着新路子。
“自己何不当个‘可移动的广播?这样就能将政策送到每家每户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志耕一边听着村广播,一边有了灵感。
说干就干,很快,一支党员宣传队成立了。他们不畏山高坡陡,日复一日奔走于各家各户,成了深受群众喜爱的抗疫“百科全书”。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背篼宣传队”坚持战斗在一线,用最快的速度、最朴实的大白话,上门给村民讲解防控疫情的重要性和防控知识,提醒他们一定要做好自身及家庭的防护工作,相信党和政府,不要恐慌,不要轻信谣言。
“老张,你还是把你的院子收拾一下嘛,自己住着清爽,也不让病毒传播嘛!”
“乡亲们,过年大家图热闹可以理解,特殊时期,大家忍耐一下,少打哈儿牌,少吹点儿龙门阵,我们争取不给政府添乱哈,待在家里不出门也是为国家作贡献。”
……
就这样,“背篼宣传队”放弃了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挨家挨户做宣传解释工作,汗水虽然浸湿了他们的衣服,但却换来了老百姓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背篓宣传队不光给我们送来了理论政策,普及了知识,还让我们不出门就可以反映问题,他们是我们和村里、镇里沟通联系的一座桥梁,真心感谢他们做工作不忘我们这些没得文化的老年人。”村民谢劲说,以后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努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申请加入“背篓宣传队”,为圣灯山村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曾经,谢志耕担心自己老了,走不动了,这支“背篼宣传队”就散了。好在近几年,回村里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有很多年轻党员申请加入宣传队,他的担心这才渐渐消失。
如今,谢志耕依旧奔波在抗疫路途上,一想到“背篼宣传队”还能继续为村民做实事,他总会不自觉地拉紧有些斑驳的背篼背带,脸上露出欣慰而自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