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将军”王导新

2020-03-25 15:19郑友
当代党员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导专家组将军

郑友

 

“所有人都能身体健康,是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大的愿望!”

2020年2月25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市抗疫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导新祝福道。

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抗疫“将军”王导新便再也没有跨进过家门,他马不停蹄地辗转全市12个区县医院,行程超4000公里,会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达300余例。

“只要防控到位,疫情并不可怕,大家齐心协力,胜利的曙光指日可待。”王导新说。

临危受命再赴抗疫前线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家,王导新比常人更早关注到新冠肺炎的相关情况。

今年1月11日,王导新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会间休息时,他从同行口中得知武汉发生疫情。

当听说发热病人逐渐增多、部分病人甚至转为重症时,王导新不禁一怔。受限于确切消息不多,王导新无法准确预判,但他清楚绝不可掉以轻心。

果不其然,回到重庆没多久,王导新便接到了“重庆市抗疫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任命,让他带领呼吸科、传染科、重症科等24位专家做好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的准备。

业内,王导新有抗疫“将军”之称。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便担任过重庆市非典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2017年H7N9禽流感袭来时,一线也有他奋战的身影。

紧接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达前往巫山县人民医院会诊全市首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任务。1月20日早上8点,王导新和专家组副组长、重医附二院感染病科主任胡鹏一起踏上征程。

确诊全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从患者的活动轨迹,以及症状反映,我们的初步判断是新冠肺炎。”王导新说,但是否确定,以及最合适的救治方案,还要等到医院诊断后才能做决定,“对首个确诊病例的研判必须谨慎无误”。

有着长达34年临床经验的王导新,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心中早已有了底:“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呼吸支持加对症综合治疗。”他和胡鹏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救治方案。

当王导新和胡鹏身穿防护服进入到医院隔离病房时,眼前患者情况与两人之前的预想相差无几:呼吸困难,高烧迟迟不退。在忙碌近5小时后,专家组结合CT、氧和指数、呼吸频率等指标,不但确定其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还属于重症患者。

当晚,患者被连夜转移到位于万州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并按专家组建议方案开展治疗。

疫情就是命令。忙活一天,来不及休息,正在吃晚饭的王导新又接到市卫健委新的指令:万州出现疑似病例,需要立即前往进行会诊。当他和胡鹏马不停蹄地赶到时,已是凌晨1点。

很快,巫山那位患者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诊断组专家评估,确认是重庆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月29日,这位病愈出院的患者,成为全市首个康复的新冠肺炎患者。

有创呼吸机拯救危重症患者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陆续汇集到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此处收治了包括主城区在内18个区县的确诊患者200多人。

1月26日,王导新带领市级专家组进驻该中心,集中指导对患者的救治。患者病情起伏不定,专家组每天要花15小时工作,做到对情况了然于心。期间,不仅要对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负责,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专家们还要身先士卒。

2月3日,危重症患者王婆婆呼吸衰竭加重,使用无创呼吸机9天都未缓解症状。当天一早,得知消息的王导新火速赶了过去。经过检查,发现王婆婆氧合指数小于100,呼吸频率大于30,神志不清,他当即向市卫健委申请插管,转为有创呼吸机。

“这是全市首例需要插管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王导新心里明白,插管过程中,患者因咽部异物感产生对抗,咳嗽时喷涌出大量气溶胶,即便穿着防护服、戴着正压面罩,也有暴露感染的风险。

更令专家组担心的是,患者体型较胖,根据体型预判,属于“困难气道”。加上年龄偏大,意味着插管位置将难以辨认,一旦导管送错位置,出现心跳骤停、血流动力学紊乱等问题,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对技术要求相当高,谁上?没有过多的讨论,身为救治专家组组长的王导新毅然接过了重任。

在与家属沟通后,王导新准备了喉镜、气管镜、除颤仪,带领专家组成员、重庆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袁国丹、麻醉科主任谭蓉丹组成了“最强阵容”,只为确保此次插管万无一失。

通过紧密配合,5个小时后,王婆婆成功插管,转为了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此时,防护服下的王导新早已汗流浃背,袖子轻轻一拧,汗水便流了出来。

插管成功后,摆在王导新面前的,还有另一项挑战——取患者肺泡灌洗液作核酸检测及病原微生物培养。

由于王婆婆无法配合咽拭子核酸检测,2月5日一早,王导新再次全副武装完成任务。

悉心治疗下,王婆婆氧合指数较之前明显好转,病情逐渐稳定。王导新和专家们不仅帮助患者渡过一次难关,还为年轻医护人员处置类似状况作出了榜样。

“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

会诊救治大量患者,不断进出隔离病房,即使是专家,也有可能感染病毒。事实上,湖北就出现过专家被感染的病例,其中,就有王导新熟知的业内同行。

“专家们都很淡定,有人感染后还和同行探讨感染途径,即便自己中招,也不忘分析原因。”王导新说,专家就是要用职业心态来应对疫情,对病毒进行不断了解、不断总结。

出生在重庆潼南的王导新走上医学道路,是因为他父亲的一句话:“医生和教师都是很好的工作,看你怎么选。”

王导新就这样选择了从医。学习上,王导新自幼刻苦用功,16岁便考上了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进入到重庆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

“最近总有人问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怕不怕,我真觉得没什么好怕的,做好防护就行。”连日来,王导新的不少同事、学生,陆续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我常给他們说的一句话就是‘照顾好自己,平安回来”。

“我相信,通过广大医务人员以及各方努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王导新斩钉截铁地表示。

猜你喜欢
王导专家组将军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我家的“将军”
韩长赋部长在巴拿马接见中国热科院农业专家组
将军
发脾气也分境界
基本医疗保险评估专家组赴苏、浙、渝评估调研
光伏产业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与专家组评估
脾气啥时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