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圈群 舆论引导 现实境遇 实践策略
基金项目: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40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专题课题资助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行为的数据分析及演变规律(2018FDYYB04);2.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网络热点话题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实证研究”(2018JKDY05);3.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新时代广东青年文化自信的量化指标及有效性研究”(2018JKSJD85)。
作者简介:上官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与高校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323
网络圈群现象是高校舆论引导遇到的新困难和挑战。近年来,各种高校网络圈群事件频发,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及舆论引导,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以2017年末江歌案的网络圈群数据为例,事件曝光24小时内即引发了383632人讨论,48小时内引发54251.39万人次关注,一周内引发30万人实名请愿严惩凶手。原本互不相同的个体在瞬间达成思维、行为的趋同,网络圈群现象的力量不可小觑。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使用群体,也是网络圈群行为的积极参与者。因此,面对当前网络圈群现象的高发态势,高校舆论引导者既必须搜集数据、研判行为、引导思路并调控局势,又必须尽快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开展实证调研前,我们借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网舆情在线等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梳理出2016年-2017年20起网络圈群行为的代表事件;随后,我们注意对遴选案例进行逻辑推演和案例分析,探索各种影响因素的交织作用和发展演变;最后,我们对遴选案例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归纳分析,预测了未来高校网络圈群现象的走向,并尝试为高校网络圈群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网络圈群,通常指具有共同爱好、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网络参与者,在网络平台的主动、高效聚合。从圈群的起建到聚合,存在三个特征:一是社交关系强度:由弱到强;二是信息获取方式:极度排他和封闭;三是组织构成方式:“意见领袖”和“沉默的螺旋”共存。这些特征,也给高校网络圈群舆情引导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例如,信息获取的排他、封闭导致舆情监管存在盲区;信息聚合、讨论速度极快导致舆情研判困难;意见领袖、讨论空间虚拟导致舆情处理模糊等等。
(一)遴选样本案例
在梳理2016年-2017年20起网络圈群行为后,我们锁定了前三起青年参与度较高的热点事件作为样本案例,分别是:
(二)样本案例定量分析
锁定样本案例后,我们进行了样本案例的数据收集:一是以微博头条、微信公众号为平台,选取转发量、评论量较大的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并对有效评论文本进行了归类分析;二是借助“百度搜索”,进行关键词检索,对该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网评杂评及评论跟帖进行了跟踪;三是借助“百度指数”,以时间为横轴、以关注度为纵轴,描绘出三起事件的舆论走向折线图。
1.南海仲裁事件的定量分析
(1)演变阶段。2013年黄岩岛事件引发南海仲裁案,2016年7月11日仲裁结果公布前,出现网络圈群聚合现象;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30个小时以内新浪微博关于该话题的信息量超过400万条,微博话题“#中国一点都不能少#”阅读量超过65.8亿次;截止7月16日,圈群现象的周平均指数达到瞬间高峰。
(2)关键词跟踪结果。圈群集合形成多个分支关键词,而随着事件的日益热化,各个关键词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南海争端”“南海局势最新消息”“南海仲裁中国态度”等网民信息需求热点。
(3)圈群社会属性调查。圈群的起建者锁定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7月11日7时56分发表的长微博《究竟谁在破坏国际法》, 4分钟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话题。当晚这一话题转发量突破150万,24小时后阅读量超过27亿次,并在微信、QQ空间、知乎、思潮论坛等引爆热议。在跟踪调查中,我们对圈群覆盖地域、人口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尝试分析圈群社会属性与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
2.王寶强离婚事件的定量分析
(1)演变阶段。8月14日凌晨当事人在微博发布离婚声明,圈群聚合呈井喷式增长态势。7时事件抢占各大媒体头条,当晚新浪微博头条前四名均是事件相关话题。三个月内,这一微博转发量超过67万次、阅读量超过319万次。此外,微信平台在事件一周内,单日推送相关文章超过1万篇,其中超过100篇突破100万阅读量。
(2)关键词跟踪结果。事件发生后2个月,圈群关键词锁定为“王宝强原配、现任”“亲子鉴定结果”等真相探究关键词;事件发生后一年内,关键词转移至“财产分配”“离婚案件判决结果”“宋喆被捕”等理性分析关键词。
(3)圈群社会属性调查。
3.帝吧表情包大战事件的定量分析
(1)演变阶段。从媒体关注度可知,圈群起建、发布的几个节点分别为:一是初始阶段(1月8日黄安发布“周子瑜事件”),9.6亿阅读量,92.3万讨论量;二是发展阶段(1月14日林更新、罗志祥发表评论),8279.9万阅读量,8.4万讨论量;三是高潮阶段(1月20日帝吧开始“爆吧”行为)4994.4万阅读量,5.2万讨论量;四是消解阶段(1月27日后“骂战”转变为文化交流)。
(2)关键词跟踪结果。圈群主要集中于“事件始末”“FB表情包”“媒体评论”等关键词,主要倾向于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3)帝吧表情包大战事件圈群社会属性调查。调查结果与《社会蓝皮书》关于“小粉红”的定义不谋而合:“‘小粉红是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其在成长过程中享有改革开放的红利,对于国家模式和发展道路认同度更高,为国家几十年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乐于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三)样本案例定性分析
1.圈群个体语言文本分析
以“帝吧表情包大战”为例, 整个过程中,这一圈群体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圈群议题已经超越了帝吧出征本身、周子瑜事件,衍生到对公知的质疑、政府的监督、民主的渴求、民族的复兴等主题;二是陌生的成员从各个贴吧、微博而来,却表现出非常自然且坚固的集体认同;三是圈群成员体现出较高的媒体素养和媒体运作能力,这与成员生活的新媒体环境有关;四是作为在相对和平、繁荣、自信的环境下成长的“数字原住民”,成员摆脱了父辈的悲情家国意识,能以更平等、友好、自信的心态面对世界。
2.圈群交互话语文本分析
以“王宝强离婚案”事件为例,案件发酵的前三天,当事人已经开展了几回合的对战。从事件的发展阶段来看,圈群交互话语的几个关键点在于:一是事件内容满足大众心理窥私欲。王宝强发布离婚且出轨事实,这种双爆料极大满足了网民的窥伺心理。二是凌晨发布引发媒体热议。微博发布在周末凌晨,一旦引起公众注意后,加之很多明星的转发,使得媒体、意见领袖不得不对这一事件进行推送。三是其他公知参与扩大事件意义。根据案件发布类型的统计维度,热议群体除了娱乐领域外,律师群体也十分活跃。
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中,提出中国政府的基本互联网政策为“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由此,我们认为,引导网络圈群现象,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键在于找准大学生“想什么”,引导“怎么想”,规范“怎么做”这三个维度。
(一)引导设置焦点
事件爆发后,媒体可以通过赋予事件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判断。因此,高校可以围绕突发事件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吸引大学生讨论焦点,并把媒體设置的话题变成适宜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话题。
(二)引导情绪释放
高校要在日常管理中就建立一种平等的网络社会关系,让大学生可以把自己当做社会情绪分享的主要对象,让高校公众网络平台可以成为大学生情绪的收集者和归纳者。
(三)引导价值理念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塑造不是静态的,既包括对大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塑造,也包括通过对大学生一代群体价值观的有意识塑造,实现对国民整体或主流价值观的重塑或变革。
注释:
叶荔辉.高校“网络圈群”舆论引导的困境及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8(1): 135-136.
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2016-12-22].http://yuqing.people.com.cn/GB/401915/408999/index.html.
王洪喆,等.从“迷妹”到“小粉红”: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11).